观沧海中动静结合写景的句子是哪个_观沧海中动静结合的两句诗
1.《观沧海中作者描绘的景色有哪些
2.观沧海有人说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虚实相间请结合具体内容谈
3.《观沧海》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
4.观沧海中的动静结合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全诗如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如下: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扩展资料: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百度百科——观沧海
《观沧海中作者描绘的景色有哪些
曹操的《观沧海》原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首诗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句,水是动景,山岛是静景,写出了大海的波澜壮阔和威严壮阔,下一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是静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动景,写出了山岛的美丽景象及大海巨浪滔天的雄伟壮观,为下文抒情议论做了铺垫,很好的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观沧海有人说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虚实相间请结合具体内容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这是写动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写静景;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作者对景观的赞叹之情.
大海、山岛、树木、秋声、洪波是实景;
日月和是联想,虚景.
以上六句写了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以及宏伟的力量气象
《观沧海》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
《观沧海》是曹操的一首经典诗歌,描写了他登碣石山望沧海的景象。在写景方面,这首诗确实运用了动静结合和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
1. 动静结合:作者通过描绘大海的动态和静态,展现出一幅壮丽的海洋景观。
静态描写:诗歌一开始就展现了大海的静态美,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里描写了海水宽广而平静,岛屿高耸而稳固,给人一种宁静和庄重的感觉。这种静态描写为后面的动态描写打下了基础。
动态描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作者通过描绘秋风的吹拂、海浪的翻滚、日月的运行、星辰的闪烁等动态元素,将大海的壮阔和动态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动态描写与前面的静态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诗歌的写景更加生动、立体。
2. 虚实相间:作者不仅通过直接描写大海来表现其壮丽景象,还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相间的手法来增强诗歌的意境。
实景描写:诗歌的前六句直接描写了大海和周围的景象,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这些描写都是基于诗人眼前的实际景象,通过具体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大海的宏伟和自然的美。
虚景描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通过描绘大海吞噬了日月星辰的景象,表现出大海的辽阔无垠和神秘莫测。这种虚景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也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总体而言,《观沧海》这首诗在写景方面巧妙地运用了动静结合和虚实相间的手法,使诗歌充满了生动、立体的画面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豪迈、奔放的个性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赞叹。
观沧海中的动静结合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三层意思:
1、写了观沧海的地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领全篇。
2、运用动静结合,写了山岛,海水两个景物描写
“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3、借助奇特想象,表现出大海的气概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的气概。
写现实的诗句: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出自:《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原文:
观沧海
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所以就写下此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赏析:
首二句,交待了观海的地点。次六句,描写登山观海时所见到的自然景物。在浩淼的海面上,映入眼帘的是突兀耸立的山岛,曹操在碣石山上看到的是被海水包围的贝壳堤岛。
历史资料记载,西汉晚期,渤海湾沿岸发生了海侵,海面上升,岸线后退,海水将碣石山外的贝壳堤冲刷、分割成零散、孤立的海中小岛,“苞沦于洪波”之中。
现在,碣石山外的一些村庄还以李家山子、邢家山子、马山子命名。曹操面对萧瑟秋风、汹涌大海,耸立山岛、繁茂草木,没有丝毫感伤情调。
反而抓住大海平静时和起风时的状态、海边山岛巍巍耸峙的雄姿及草木繁茂的景象,大笔勾勒了一幅色调苍茫、气象雄伟的图画,展示了诗人热爱壮阔河山的情怀。
“日月之行”四句,通过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壮阔气势,寄寓了诗人的胸襟、抱负和豪情。“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无关。
“观沧海”这首诗,通篇写景,是我国诗史上现存的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为开启后世山水诗、写景诗的繁盛局面,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的是俯瞰沧海的全景;“树木”、“百草”二句写的是静景,是近看所见之景,是特写。
“秋风”、“洪波”二句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描写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象打下了伏笔。?
下接四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为第三层。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星汉:指。
这四句的意思是“匆匆远行的日月,就好像出自大海之中,灿烂无比的满天繁星,就好像出自大海间。”这四句从两个“若”字看,虚写了作者的主观感受。
即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象出的景象。 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既是乐府格式的附文,又巧妙地凸显了诗人直抒胸臆之笔。
意思是“庆幸庆幸多庆幸啊,我吟诗作歌抒豪情。”能远征到此,“临”碣石山,且有闲情逸致“以观沧海”,非胜利者莫能为之也。?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的景象。
全诗如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如下: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如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写眼前的景观,神奇而又壮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是虚写,作者运用想象,写出了自己的壮志情怀。
扩展资料:
《观沧海》这首诗,前六句写的是实景,而后四句则是曹操的想象,最后两句跟本诗原文没有直接关系。这首诗不但通篇写景,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
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在这首诗中,情景紧密相连。作者通过写沧海,表达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种感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来抒发情感,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机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
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
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百度百科——观沧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