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详尽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2.诗歌发展史 思维导图

诗集模板word免费_诗歌集模板

高中诗歌鉴赏题大答题模板介绍

 体裁――――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

 题材内容――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

 表达方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每句字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

 写作风格――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

 ?7?7常用鉴赏术语

 表达方式――抒情、描写(人、物、景)、叙述、议论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对偶、拟人、用典、化用、铺陈

 表现手法――比喻、起兴、对比、讽刺、正衬、反衬、象征、想象、联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古今对比、以动衬静、动静相衬、以乐写哀、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主客转换、重章叠句、名词叠用、先景后情、先情后景、移步换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绘景角度――天地、远近、声色、动静、冷暖、景人、仰俯、里外

 ?7?8常考意境(主旨)

 秋思、思乡、征人思归、思家人、思友人、思情人、离别、生命逝去

 不得重用、报国无门、仕途失意、不遇之感、知音难觅、幽思之情

 历史兴亡、国运衰亡、借古讽今、讽喻朝政、揭露官治、人民疾苦

 向往高洁、脱离尘世、厌恶官场、隐逸之志、田园生活、闲情逸趣

 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志报国、人生得意、深厚友情、甜蜜爱情

 感悟生命、人生哲理、自然美景、赞叹盛世、点评历史、充满禅意

 壮美(豪放雄浑阔大、高山大河大战场、激人向上)、优美(小桥流水春花秋月、一人一景一时、玲珑婉约凄恻)

 意境之大小――国家大于个人;悲壮大于悲惨

 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

 直接抒情

 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间接抒情

 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借景抒情

 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融情于景

 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因情造景

 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虚实相生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借古讽今、怀古伤情

 比喻

 夸张

 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彩。(李白常用夸张)

 象征

 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用典

 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对比

 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反衬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衬?林静?,以?鸟鸣?衬?山幽?。与对比相比,不难看出反衬是以相反的一方写另一方,?牺牲?相反的一方来突出另一方,如以动写静、以乐写悲、以黑写白等;对比却不具备这样的特质,对比双方不存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而是双方都为某一个目标服务。

 正衬(烘托)

 是绿叶对牡丹的衬托,是云彩对明月的烘托。如《山园小梅》的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在这里是虚拟?霜禽?和?粉蝶?对梅的喜爱,烘托自己对梅花的喜爱。正衬与反衬的性质一样,只是正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同一?立场?,反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相反?立场?。

 化用

 诗词的诗句是由前人的诗句变化而来。如王实甫《牡丹亭?长亭送别》中的句子?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就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借代

 较普遍的技巧。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帆?代?船?;?朱门?是朱红色的大门,这里代指权贵豪门之家;?丝竹?,?丝?本指琴瑟一类的弦乐器,?竹?本批箫笛一类的管乐器,这里?丝竹?一起代指音乐。

 通感

 一种特殊的比喻。

 ?通感?就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白居易《琵琶行》)用触觉?冰泉冷涩?写听觉琴声低沉(?弦凝绝?),传达出琴声的幽愁暗恨。再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清淡、时断时续。

 互文

 一种特殊的省字法,使诗句更精练。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实际是说?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即古时的明月,古时的关;?秦?字后省去了?汉?,?汉?字前省去了?秦?,不仅语言精练,而且给读者一种时空阔大之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实际上是说?迢迢皎皎牵牛星,皎皎迢迢河汉女?。?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辞》),实际上说?雄兔脚扑朔眼迷离,雌兔眼迷离脚扑朔?,所以两兔在地上跑时很难分辨出谁雄谁雌。

 诗歌的意象鉴赏

 雨

 愁思,是古典诗歌中雨意象的主要含义。这主要是因为绵绵雨丝常常能引起诗人的情感共鸣,便常用这一意象来写心中的不尽愁思。借助具体雨意象与抽象的心理活动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联系,传达出了诗人的或离别之绪、或思念之情、或厌倦之心、或悔恨之意、或国破家亡之痛。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李端《宿淮浦忆司空文明》)

 但有时,雨意象也传达出一种温润与暖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但总的说,雨意象以表达愁思为主。

 水

 雨意象传达的主要是愁思,水意象传达的主要是被阻隔的无奈。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相距并不遥远,但因不可逾越的水的阻隔,只能留下地老天荒般的大遗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阴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无论你怎么努力,眼前的美好,都会因水的阻隔而变得可望不可及。

 与阻隔的无奈相反,水意象有时又是传达离愁、思念之类情感的媒介。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李白《江夏行》)?心逐江水流?,茫茫江水正是无限离别之情的生动写照。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向东滚滚流去的春水正是不尽愁恨的传神写照。

 青山

 青山意象是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无数的诗人对此倾注了自己的深情。大致而言,青山意象有下面几种意义。

 象征故乡,栖息身心。

 ?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齐己《送休师归长沙宁觐》)?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关人北归》)?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暗示虚无,显示苍凉。

 ?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临江仙》)?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引为知己,安妥灵魂。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

 落花

 花很美丽,但这种美丽常常是短暂的,因此在多愁善感的诗人心中,飘零的落花总会引起无限的惆怅。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漫天飞花是诗人的无边愁苦。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以落花暗示繁华不再、盛世一去不返。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落花变成了坠楼人,传达的是哀怨与愁恨。

 当然,并非所有的诗人笔下的落花都是感伤、忧郁、衰老、死亡的意象。

 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有诗云:?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这是以落花写澄澈心境。

 李白《少年行》有诗云:?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是李白式的生活不言伤感,只有纵情,落花也能增加游兴。

 龚自珍有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还护花。?这更一种积极进取、发愤有为精神的写照。

 飞鸟

 像鸟一样自由飞翔是人类自古就有的愿望。表现在诗歌中,飞鸟意象成为了人们心灵自由飞翔的重要凭籍。

 以鸟的自由飞翔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渴望。?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赠秀才入军》)这是生活在司马氏专权年代的嵇康的精神翱翔。

 以鸟的翱翔太空表达诗人对超然玄远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王维《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以飞鸟回巢写游子的思乡愁肠。如?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以孤鸟独飞写人的漂泊无定。?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

 钟声

 钟声意象在古诗中的意义可分两个阶段来看。

 第一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前,那时的钟声多是作为庆典音乐的体验,带给人们一种欢快、热烈的享受,如《诗经》开篇《关雎》中的句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二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这一阶段要比第一阶段复杂。

 王维的诗中的钟声,多回荡在远离尘嚣的山谷云雾、参天古木之中,传达的是一种隐遁山林、皈依佛门的空寂与恬淡。如?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

 还有许多诗人都使用过这种具有佛教色彩的钟声意象。像李白的?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听蜀僧弹琴》)

 在诗人笔下,钟声还是对时间流逝的警示。如?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李商隐《无题》)

 有的诗人还借助钟声思考?我向何处去?的重大命题。如刘禹锡的《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雷雨江湖起卧龙,武陵樵客蹑仙踪。十年楚水枫林下,今夜初闻长乐钟。?革新失败,一贬十载。奉诏还京,百感交集。宿于长安附近的驿站,听到皇宫中隐隐传出钟声,刘禹锡写下了这首诗。

 钟声有时还传达着离愁。如?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舟船

 屈原、李白、杜甫,中国三位大诗人都孤寂地死在漂泊的小船上。这或许是巧合。但古典诗歌与舟船的关系却是一种必然。在古代,对于更多的诗人来说,水路比陆路更为方便,因此也更为重要。他们所有的远行,走的几乎都是水路。于是,旅途中借以安身的一叶扁舟便很自然地进入了诗人的笔下,成了他们诗作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一是写诗人的漂泊之感。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刘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两首诗所用意象极相似,主题也极相似。无论是?月照一孤舟?,还是?孤舟兼微月?,都是将?月?与?舟?两个意象组合起来,再通过声色(猿声、秋声与暝色)的烘托,便很好地传达出了漂泊他乡的孤独沧凉之感。

 二是写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读到这些诗句,我们仿佛感到了诗人们急切跳动着的企图摆脱束缚的自由心。

 ?7?1诗歌的意境鉴赏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遵从的一个重要概念。可以说,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秀之作,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因为营造意境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基本手段,所以解读、辨析诗词中的意境是鉴赏古诗的重要手段。

 离别意境

 离别是古诗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大概是因为人喜聚不喜散,但又不得不散,于是对相聚的留恋、对分别的感伤甚至痛惜,便常常成了诗词歌咏的对象。所以,诗人写离别很少轻松用笔,像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的高昂笔调并不多见,而是大都写得很沉重,且往往在伤情中引发出一种生命短促、前路茫茫的无可奈何之叹。

 营造离别意境的主要意象有绮筵、泪眼、长亭、寒蝉、秋雨、骤雨、兰舟、别路、暮雨、来帆、去鸟、散丝、杨柳、残月等等。

 离别意境的感情基调是缠绵、伤感、悲凉。

 离乱意境

 离别多为私情,离乱则可能更能体现时代特征。中国几千年的古代社会,经历了无数的战乱与分割。每一次战乱,都给百姓带来了无限痛苦。但?国家不幸诗人幸?,有良知的诗人都会以一颗爱悯、忧伤的诗心,去表现人民的的苦难、家国的伤痛以及诗人个体生存的艰辛。这些诗作的意境因多为诗人的亲历之境的再现,所以往往表现出情感深沉、思想深刻的特征,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赋到沧桑句便工?。

 离乱意境的主要意象有清秋、夕阳、大江、悲风、鼓角、天涯、星河、飞雁、黄花、梧桐雨等。

 离乱意境的感情基调是悲壮深沉、孤独寥落、清冷忧戚、伤感惆怅。

 隐逸意境

 隐逸是中国古代士人们的一个重要情节。特别是那些道德文章都很棒的人,他们本可以出仕为官,但因种种原因,最终选择了归隐。不过这种生活,也创造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意境隐逸意境。他们将自己高超的文化修养投射到山水田园之中,不仅表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更使山水田园也有了一种性灵。正是人因山水田园而?隐逸?,山水田园因人而?性灵?。

 隐逸意境的意象有草屋、空山、丘山、明月、朝云、暮雨、田园、尘网、枯树、静水、飞鸟等。

 隐逸意境的感情基调是从容自在、优雅静谧、惆怅孤独、哀愁悲凉。

 古代隐逸诗人很多,陶潜被称为?隐逸之宗?,隋末唐初的王绩自号?东皋子?,唐初的王维、孟浩然进一步丰富了隐逸诗。王维的诗更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思乡意境

 恐怕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爱思乡、会思乡。翻开一部中国文学史,思乡之作不可胜数;举凡一切他乡风物、异域情调都可成为思乡的引线。游子思念故乡,是中国古代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思乡意境的意象主要有杨柳、归雁、宿鸟、明月、晚风、落叶、寒山、青山、流水等。

求详尽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通用型ppt模板

链接:?

幻灯片模板即已定义的幻灯片格式。PowerPoint和Word、Excel等应用软件一样,都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Office系列产品之一,主要用于设计制作广告宣传、产品演示的电子版幻灯片,制作的演示文稿可以通过计算机屏幕或者投影机播放;利用PowerPoint,不但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召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Web上给观众展示演示文稿。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PowerPoint的应用越来越广。

诗歌发展史 思维导图

一.诗歌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也属于写景诗,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注意。如于谦的《石灰吟》等。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王维、王昌龄等。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如盛唐、中唐、晚唐的边塞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同的。

④、咏怀诗:因身世遭遇所感,多抒发一些抑郁之情。如杜甫、李商隐等。

⑤、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二诗人风格

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 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

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 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

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

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 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

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 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

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 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

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 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

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 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

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 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

苏轼的旷达豪迈; 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

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 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

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 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 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

注:诗人总体创作风格之外的“变格”。

三语言特点

①清新。 ②平淡,也称质朴。 ③绚丽。 ④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⑤含蓄。 ⑥简洁。

四表现手法

①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a)有动静结合(b)虚实结合等的不同(c)点面结合(d)正面侧面(e)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的描写(f)明暗、冷暖等色调形态(g)各种感觉:视、听、触、嗅(h)细节(I)场面等。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 ②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③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

④其他写作技巧包括:(a)赋比兴、(b)衬托、(c)对比、(d)渲染、(e)卒章显志、(f)欲扬先抑、(g)联想想象、(h)语序倒置等。

五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1/8

a、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b、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c、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d、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

e、议论类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f、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发展顺序: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新诗。

发展历程如下:

1、历史演变

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集《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

2、汉代的古体诗

汉代时乐府诗形成。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歌词。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三国时期以建安文学为代表的诗歌作品吸收了乐府诗的营养,为后来的格律更严谨的近体诗奠定了基础。

3、唐宋的近体诗

到了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律诗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对仗都有规定。绝句的规定稍微松一些。

另外,在宋代达到顶峰的词也是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词的格式要依从一些固定的词牌,以便于配以乐曲演唱。

4、后期发展

自元代开始,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逐渐过去,文学创作逐渐转移到戏曲、等其他形式。

5、明代的“复古”与革新

明代初期,诗歌复兴,代表作家刘基、高启。明朝中期,台阁体、前七子、后七子相继兴起,作品多为歌功颂德、复古、学习古人等。明后期诗歌成就不高。明朝词、曲成就不高。

6、清代的虚“中兴”

清朝诗歌作品、作者数量巨大,滥作之多,触目惊心,代表人物,乾隆帝。后期有龚自珍等人,诗作不佳。

清代词作较多,有朱彝尊、纳兰性德等,作品很多,号称中兴。然缺少佳作,内容无聊,境界不高。

7、近现代的虚大与危机

近代诗歌初,沿习古制,但产生了黄遵宪等怪胎。词作有王国维等,然作品不佳。

之后,新诗兴起,即现代诗。民国现代诗除新月派外,多是自由诗,格调不高、不押韵、内容贫乏、矫揉造作。

新中国建立以后,诗歌创作一度陷于停滞。18年后,十年内朦胧诗大为盛行,代表人物北岛等。20世纪开始以后,网络诗歌兴起,虽然水平错落,但是佳作频多。

扩展资料:

近现代诗歌的主要流派有:五四派、新月派、现代派、湖滨派、九叶派等。

1、“五四”派

现代诗歌是五四以来的诗歌。现代诗歌的主体是以打破旧格律形式的白话新诗。最早尝试和提倡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它在1917年2月第6卷第二卷发表了胡适的八首白话诗。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这是第一部新白话诗集。

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是早期新诗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他在《女神》中的大部分作品创作于1920年左右,传达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开启了当时的诗风。

2、新月派

近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派,一般以1927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成立初期,从1926年春开始,以《北京晨报·诗娟》副刊为位置,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翔、饶梦康、孙道东、柳梦伟等。

3、现代派

“现代派”是指1932年以后在《现代》杂志周围出现的一群诗人,包括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费明、林耕等。何其芳的《预言》等诗歌华丽而细腻。

4、湖畔派

它是中国最早的新诗流派,因为它的诗人大多聚集在西湖附近。爱是湖滨学校歌唱的主要内容。

有代表性的诗人有冯雪峰、王敬之、应树人、潘墨华等。代表作:冯雪峰《一仔》、《花女》、王静之《慧峰》、《我是死海》、英秀《芽》、潘默华《离家》等。

5、九叶派

“九叶派”是20世纪40年代的又一诗派(又称“中国新诗派”),其代表诗人有辛迪、穆旦、郑敏、杜云谢、陈景荣、杭约和、唐琦、唐诗、袁克家等。

百度百科-中国诗歌史

百度百科-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