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训练题50道和答案解析技巧_句子训练题50道和答案解析技巧
1.修改病句的题目答案和病因
2.语文语言表达练习解释并求技巧
3.2021天津事业单位考试言语理解答题技巧:句子填空题难点详解
4.语文句子连贯题答题技巧
5.完成句子(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6.100个病句及修改的答案句子成分残缺
7.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口诀
语文试卷的题型想必大家都知道,那理解句子的题型大家是否都会做了?好的解题技巧能让你事半功倍哦。下面由我为大家提供关于中考语文理解句子题型解答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语文理解句子解答技巧一
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3)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所选的句子,一定是文章中重要的、有特殊意义的、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的句子。
(1)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句不离段?。 答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
2.根据句式特点来解释句子。比如,单句中,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常常是语意重点之所在;复句中,强调的重点往往落在其中的一个分句上。
3.根据句子位置来分析句子的含义。首括句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理解它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找;尾括句往往作总结,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文去找;过度句往往总结上段、概括揭示下段内容,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下文中去找。不管哪一种,关键是要找准它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辖区去搜取相关内容,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
4.抓住相邻句,把握句子的语言背景材料,重点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因为其中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
5.根据修饰限制成分辨析句意。修饰成分常常是揭示句子内涵和外延的窗口,从中能挖掘出句子的深层含义。
6.根据修辞特点把握句子。弄清作者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
7.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如记叙文的议论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意义及文章主旨的作用;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作为例证出现证明论点;说明文中的描写,有着点燃作品使之生动的作用。
语文理解句子解答技巧二、解释句子的方法1.摘录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原句来作答。
2.浓缩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将其?浓缩?为合乎规范的句子作为答案。
3.改写法:依据题目,将原文中的某个或几个句子,作点改动,使其合乎答题的要求。
4.拼接法: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某个句子,有机地拼接融合在一起,使之满足答案的要求。
5.仿写法:依照文章中的某个句子的形式,再造一个形式上与其相似而内容上又合乎提问要求的句子,使之成为答案。
6.活译法:这是指回答那些含有比喻的句子含意的简答题,可以取翻译(活译)的方法来诠释它,说出这个比喻的本体,等于就找到了答案。
7.分析法:对于分析句子层次、分析某个句子的作用和分析文章层次、分析某种写法的意义的试题,这种方法最管用。回答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拟答案。
8.综合法:也就是综合运用以上所述方法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
语文理解句子解答技巧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从应考的角度来说,就是根据试题的要求,淘汰非相关的信息,挑选合乎要求的有关信息。?整合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二步,从应考的角度看,就是根据试题的要求,经过?筛选?之后,去粗存精,披沙拣金,综合、归纳、概括相关信息,使之符合检测的目的要求。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应该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只要抓住了主要内容,筛选和整合信息才会心中有数。
2.依据题目要求,从考题要求出发,明确筛选信息的标准。试题简单的,可直接摘录文中重要词语作答;试题涉及范围大、干扰信息多时,就应该用对比、求同的方法,分清信息的主次,根据考题的要求,把有效信息加以概括提炼出来。
3.掌握解答这类试题的常用技巧。
(1)根据语言标志获取相关信息。如标题、序词、注释、表总提或对照的词语。
(2)根据反复、照应确认重要信息。反复、照应一般是为了强调某个内容。
(3)用抽出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取信息。找到关键性词语或句子,就得到了相关信息。
(4)根据命题要求或者题目暗示来筛选或获取信息。
(5)抓住能反映概念本质特征的词语来获取信息。
语文理解句子解答技巧四、解题思路做题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首先要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把语段或篇章的内容有条理地分列成若干要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对?重要句子?的理解与文章的主旨结合起来,而后再做题。对于选择性试题,要注意辨析对句子的不同解释之间的细微差别,常见的干扰法有:用已然偷换未然,用部分代替整体,用一般偷换特殊,把相对说成绝对,把特称说成全称等,或者相反。就语言、内容和形式而言,要特别注意那些?形同神异?或?形异神同?的选项。对于主观性试题,则要注意选用精练而准确的语言对句子进行概括:对于句子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反语义等隐含意思,则必须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从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中去概括,切忌望文生义。具体做法如下:
1、从句子的语法结构来分析
[方法指点]对复杂的语句要分清其句子的主干,明确陈述的对象,理解其修饰、限制的成分。要特别注意,定、状、补这些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9题: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砘疃斐傻脑帜选闭饩浠暗睦斫猓?徽?返囊幌钍牵?),其中,要理解的句子中?灾难?的定语?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就暗示了其原因在于人类的主观性。同时,对于复句还要注意明确其句间的关系,要善于借助句群关系来理解句子所表达的中心或重点。
[方法示例](1999年高考全国卷第17题)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一种说,对这种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附第一自然段原文]有这样一种说:冬眠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机能。冬眠的哺乳动物虽然与人类一样都是温血动物,但是它们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例如在体温调节上,就要比非冬眠动物强。
A、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某些哺乳运动在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从而具备了冬眠的功能。
B、比较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进化。
C、冬眠的哺乳动物比起人类来具有更强的体温调节机制
D、冬眠的哺乳动物和非冬眠的哺乳动物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体温是否可以调节。
[解题指导]这一自然段中,?说?后面有两句话,注意首句中?机能?的定语?高度发达?,而后面的长句也正是说明为什么?高度发达?,由此来看,A项理解是正确的;后句中,注意作者所表达的重点应该在转折连词?但是?后面,?但是?后面强调了冬眠的哺乳动物体温调节机制要比非冬眠动物强,人类当然属于非冬眠动物,因此,C项理解也是正确的;D项的考查重点是变换角度,不过,明确句子的语法结构仍有助于对句子的理解,要注意?在体温调节上,就要比非冬眠动物强?的主语在前面,即?冬眠的哺乳动物?,这样分析,再来与D项内容对照,就容易看出此项说的是句子的前提意义,即不论冬眠的哺乳动物还是非冬眠的哺乳动物都能够调节体温,只不过有强有弱,因此,D项理解也是正确的。B项的错误则是把状语?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偷换为?在更宽的范围里?,属偷换概念,这也是辨析题中常用的干扰法之一。
2、从句子在语段中的地位来分析
[方法指点]重要的句子往往在文章中或语段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注意它本身的结构(特别是修饰、限制成分)的同时,必须考虑它在文章中所处的地位;如果说句子在文章、语段中起着总结的作用,那么理解、解释它时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分析;如果是起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那就要注意审视上下文段的意思;如果是起小结的作用,那么理解、解释时就必须从它的上文去看,去找相关的信息。总之,要抓住句子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区?内寻找答案。
[方法示例](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8题)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B、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
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解题指导]在梳理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及结构之时,应当注意,?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呼应了第一自然段,总结了二、三自然段,所以首先必须注意四个选项是否出自要理解句子的?管辖?范围之内。注意到这一点,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其中,A、C、D三项基本出自原文,理解没有错误,B项两句都是以偏概全,所以应选B项。
3、从句子的邻句及语言背景来分析
[方法指点]有些重要句子,要结合它所在的语段进行分析,重点是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有的还必须结合中心思想来理解句意,中心思想渗透在文章的各个部分,任何一个关键句子都与这个中心思想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比如在分析含有修辞格的语句时,要准确理解其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反语的讥刺性等,这就要与文章中心和内容相结合。有的还要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社会背景与作品反映的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还要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着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的作用。
[方法示例](2001年高考全国卷第23题)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2)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
(3)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附答案](1)人是有思想的,人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或人是有隐秘需求的。
(2)人生包含着一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
(3)当一个过程终结之后,再想让它重现是不可能的。
[解题指导]此题考查对句子在文定含义的理解与解释。做题时首先应当注意本文是一篇象征性散文,这样就从大方向上把握了三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再者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确定,而不能仅从语句本身去理解。以第三句为例,本文赋予?开门?和?关门?以象征义,前面谈到人生是由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构成的,但就每一个重要阶段的结束一扇门的关闭而言,要想让它在时间的长河中重现是不可能的。联系本段最后一句话?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时间脉搏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也能帮助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样分析,答案就准确无误了。
修改病句的题目答案和病因
语文学科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A.数通使相窥观。( ) B.汉天子,我丈人行。( )
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D.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A.稍迁至栘中厩监。( ) B.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
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D.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
E.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F.独有女弟二人。( )
3.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因?以?为?其?四个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
(1)A.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B.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C.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D.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2)A.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B.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C.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D.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3)A.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B.何以女为见?
C.子卿尚复谁为乎? D.皆为陛下所成就。
(4)A.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B.陵见其至诚。
C.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D.蹈其背以出血。
答:
4.分析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情况。
(1)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2)惠等哭,舆归营。
(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4)空以身膏草野。
(5)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6)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答:
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字,并写出其本字。
(1)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 (2)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
(3)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
(5)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 (6)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 )
6.翻译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1)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答案:
7.细细品读课文,给每段文字加上一个小标题:
答案:
8.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2)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3)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4)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答案:
9.下面文字出自《苏武传》,选入课文时被删去,写的是苏武归汉之时,李陵送别的情景,阅读后回答问题:
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①,丹青所画②,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③,令汉且贳陵罪④,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⑤,此陵宿昔⑥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⑦。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
注释:①竹帛:古代以竹片或帛绸记事,此代指史籍。②丹:朱砂。青:青艧hu?。都是绘画所用的颜色。此指绘画。③驽怯:无能和胆怯。④贳(sh?):赦免。⑤曹柯之盟:《史记?刺客列传》载,春秋时,曹沬鲁将,与齐作战,三战三败,鲁庄公割地求和,但仍用曹沬为将。后齐桓公与鲁庄公会盟于柯邑(时为齐邑,在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曹沬持匕首胁迫齐桓公,齐桓公只得归还鲁地。李陵引此以自比,表示要立功赎罪。⑥宿昔:从前、往常。⑦隤(tu?):毁,败坏。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A.令汉且贳陵罪。 B.庶几乎曹柯之盟。
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
(2)把李陵歌唱的诗用现代白话文译成一首散文诗:
答案:
(3)试根据这段文字分析李陵的内心的思想感情。
答案:
(4)这段文字怎样表现了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
答案:
10.有哪些成语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和《苏武传》?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明之。
答案:
11.苏武事迹,古代诗词中常用作忠贞报国守节不屈的典故,下面略举几例。试从《苏武传》中找出与下面诗句相关的文字:
(1)?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李白《苏武》)
(2)?向并门少待、白首牧羝人,正海上手携李卿。?(屈大均《紫萸香慢?送雁》)
(3)?肠断帝乡遥望日,节旄零落汉家臣。?(陈羽《读苏属国传》)
(4) ?莫劳雁足传书信,愿向凌烟阁上看。?(鲍融《赠远》)
答案:
12.生与死只有一念之差;成功与失败只有一念之差;理智与糊涂只有一念之差;得到与失去只有一念之差;快乐与痛苦只有一念之差。苏武彪炳青史,李陵含羞千秋,也是一念之差。人生有太多的一念之差,当你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可要留神,如果这一念出了差错,就可能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对此可不能掉以轻心啊!你有什么感想呢?请把它写出来,好不好?
答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答案1.解析:这里列出的都是多音多义字,汉字读音与意义有密切关系,或因声求义,或由义求声,是掌握多音多义字的基本方法。A.数:①sh? ,数九、数目; ②shǔ,数落;③shu?,屡次,数见不鲜。 B.行:①x?ng,行动、行为;②h?ng,行列、行阵、行辈。 C.遗:①y?,遗留、遗漏;② w?i,赠送。D.没:①m?i,没有;②m?,沉没、陷没。
答案:A shu?。B h?ng。C w?i。D m?。
2.解析:这里列出的是古今同形异义词,极容易用今义释古义,从而造成误解,这是阅读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答案:A稍,渐渐;今义?稍微?。B相当,相互抵押;今义副词,?很、十分、极?。C币,泛指礼物;今义专指钱币。D论,判罪;今义?议论、评论?。E当,判刑;今义?应当?。F女弟,妹妹;很容易误解为?女和弟?。
3.解析:(1)A于是,连词;B趁,介词;C经由、通过,介词;D于是,连词。(2)A因,介词;B把,介词; C于、在,介词。D于、在,介词(介词?以?后的宾语如果是表时间的词语,其意义同?于?,可译为?在、从?)。(3)A替、给,介词。B起前置宾语的作用,助词。C替、给,介词。D被,介词。(4)A他,代词,用作动词?给?的宾语(动词?给?带双宾词?其?衣食?)。B他,代词,用作?至诚?的主语(动词?见?带主谓结构作宾语。)C他的,代词,用作名词?节?的定语。D他的,代词,用作名词?背?的定词。
答案:(1)AD。(2)CD。(3)AC。(4)CD。
4.解析:这是一道词类活用知识题,要求熟练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对具体语句进行分析,这就是所谓化知识为能力。
答案:(1)动词?止?使动用法。(2)名词?舆?用作动词。(3)形容词?壮?用作动词,意动用法。(4)形容词?膏?(肥沃)用作动词,使动用法。(5)动词?斗?使动用法。(6)名词?杖?用作动词。
5.解析:解读语句的时候,如果用字的原本的意义无法进行解释,就可以考虑这个字可能是通用法。例如(6)中的?以?,无论作介词还是作连词,都无法解释,所以当作通字?已?解,这是虚字的通。通的用法有习惯,约定俗成,对常见的通用法,必须牢记。
答案:(1)女,通?汝?。(2)畔,通?叛?。(3)旃,通?毡?。(4)去,通?弆?。(5)衿,通?襟?。决,通?诀?。(6)以,通?已?。
6.解析:这里列出的是文言中常见的紧缩句,(1)?单于募降者赦罪?,一般应写作?单于募降者,降者赦罪?。(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一般应写作?夫庸知其年之先生于吾抑后生于吾乎?。(3)?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一般应写作?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带领)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答案:(1)单于招募愿意投降的人,你如果愿意投降可以赦免罪行。(2)何必知道他的生年比我先出生呢还是比我后出生呢?(3)沛公就放弃了车马,独自一个骑马脱身,只带了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这四个人拿着兵器徒步跟在马后跑。
7.解析:这是一道概括能力训练题。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
答案:全文10段,可依次概括如下:单于示好,出使匈奴。缑王谋反,副使阴助。祸殃汉使,欲死明志。引剑自刺,壮节惊敌。卫律逼降,严词喝斥。北海牧羊,矢志不渝。 李陵劝降,剖露忠肝。李陵哭别,敬称义士。汉匈和亲,请还苏武。九死一生,终归汉朝。
8.解析:翻译除了语言通顺之外,主要之点在于译文要与原意相符,因此,对句中一些关键性的词语,不能有丝毫含糊。例如(1)?数?辈?相当?;(2)?见?乃?重?负?。(3)?女?畔?亲?汝为见?。(4)?俱?具?让?等。
答案:略。(参看?课文剖析?)
9.(1)解析:这几个词,收、诀,已见于课文;庶几,族在以前的课文中多次出现。令,要结合上下句的关系进行分析。
答案;A令,表设关系的连词。B大概、差不多。C拘捕族灭。D通?诀?,告别。
(2)解析:这道题与一般的翻译不同,要求译成散文诗,因此要押韵,适当注意节奏的整齐。
答案:我万里迢迢横渡过沙漠,替皇上率领军队奋击匈奴。身陷重围呀,弓箭用尽,刀剑摧折,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终于全军覆灭,名声败露。老母已被朝廷杀死,我即使想要报效皇上,可哪里能找到我的归宿?
(3)解析:对于此题,首先把握正确观点,既不能因李陵是叛徒而简单地全盘否定,更不能因李陵情辞恳切而将其当成英雄歌颂。其次要从文本实际出发,分析文中所反映的人物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不宜简单处理。
答案:李陵置酒相送,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其情感十分复杂。一是对苏武气节之仰慕:称其?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一是申明降时?曲线报国?之心志:宿昔不忘,欲效?曹柯之盟?(曹刿劫齐桓公)。一是表示而今对汉廷之失望:?为世大戮?,?尚复何顾?。一是明确已绝日后归汉之意念:声名已无颜归乡。李陵自剖心迹十分真实,容易引起人们对这位降将的同情。
(4)解析:这是一道写作技巧分析题,要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从局部看,这里写的是李陵,对于苏武不着一字,但从整体来看,这是苏武的传记,文中一切内容都是为表现苏武这个人物服务的。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出作者写这段文字的匠心所在。
答案;这段文字叙写苏、李诀别,只记李陵之言,无一言正面写苏武,却以李陵的敬和悔烘托、凸现了苏武的气节。?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苏武传》叙事之峻洁高妙正见于此。
10.解析:掌握成语的出处,既可深入理解成语的意义,又可帮助学习文言,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这两篇课文涉及成语很多,例如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完璧归赵、肉袒负荆,刎颈之交、先公后私、苏武牧羊、羝乳而归、啮雪咽旃、雁足传书、肝脑涂地、人生朝露等。
答案:略。
11.解析:这是一道课外拓展题,既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也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答案:(1)?归心绝?原文:羝乳乃得归。(2)?正海上手携李卿?原文: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3)?节旄零落?原文: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4)?雁足传书信?原文: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12.解析:这是一篇读后感的写作,主要应当从?人生道路的选择?这个角度引申发挥。参考的题目有:一失足成千古恨;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选择好你的人生;紧要关头见高低。
语文语言表达练习解释并求技巧
一、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解放军叔叔击落了五架敌机和三艘军舰。
2、骄傲自满是学习上的阻碍。
3、这些是唐朝出土的文物。
4、看了这部电视剧,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公园新设了由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6、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7、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8、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9、冬天,寒风呼啸着拂面而来,吹得人瑟瑟发抖。
10、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
1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12、坚持写日记,写作能力就会迅速提高和扩大。
13、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可耻的。
14、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
15、报晓的公鸡是起床的信号。
16、我们要认真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17、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18、《小学生语文学习》和《中国少年报》是我最喜欢读的报纸。
19、少先队员要热爱祖国和公共财物。
20、任何一切困难都不能吓倒有坚强意志的少先队员。tu
21.听了报告,受到了教育。
22.早稻熟透了,田野里像铺上了绿色地毯。
23.我忍不住不禁笑了出来。
24.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在早锻炼。
25.少先队员要发挥革命传统。
26.因为老舍爱养花,而且养了许多花。
27.小兴安岭的夏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28.我昨天看了**“闪闪的红星”。
29.他喊他出去玩。
30.妈妈买了水果、桃、苹果,还有巧克力。
二、教教你。
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不要随意添加原句以外的其它内容和文字。
常见的病句种类有:(l)词序颠倒;(2)前后矛盾;(3)成分残缺;(4)指代不明;(5)标点错误;(6)关联词用错;(7)重复啰嗦;(8)搭配不当;(9)归类有误;(10)不符合事实。请按顺序写出第一题中10句的病句类型。(写序号)tu
三、考考你。(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馈。
2.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3.“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和大合唱。
4.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5.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坏的作风。
6.乌云和大雨士起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7.墨绿的麦苗舒展着嫩叶。
8.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
9.经过普法教育,群众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10.他的一双手几乎完全冻僵了。
11.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2.我们在学习上应当有不怕困苦的精神。
四、判断下面各句是否完整,完整的打“√”,不完整的打“×”。
1.螳螂捕蝉。……………………………………………………()
2.卖火柴的小女孩。……………………………………………()
3.为人民服务。…………………………………………………()
4.手术台就是阵地。……………………………………………()
5.参观北京天安门。……………………………………………()
6.群鸟学艺。……………………………………………………()
7.我爱故乡的杨梅。……………………………………………()
8.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9.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10.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
11.每逢佳节倍思亲。……………………………………………()
1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13.为了挣得一块面包,不得不贱价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14.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5.激光是最快的。………………………………………………()tu
五、判断下面各句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周瑜和诸葛亮一块辩论军事。………………………………()
2.一轮红日慢慢地落下山去。…………………………………()
3.我们要存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4.有几个省市没有用过兴安岭的木材呢!……………………()
5.晌午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一棵树林。…………………()
6.我们必须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
7.商人的一头骆驼走失了。……………………………………()
8.我们要维持学校的荣誉。……………………………………()
9.海上日出的景象是伟大的奇观。……………………………()
10.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
11.清新的一股海风吹进屋子。…………………………………()
六、仔细读下列每组句子,在正确的后面打“√”。
1.A大兴安岭长满了珍贵的树林。……………………………()
B大兴安岭长满了珍贵的松树。……………………………()
C大兴安岭长满了珍贵的木材。……………………………()
2.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很大教育。…………………()
B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很大教育。………………………()
C由于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很大教育。…………………()
3.A学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全靠平时努力。………………()
B学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平时要努力。…………………()
C学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就看平时是否努力。…………()
4.A菜地里种了很多菜,有青菜、蕃茄、蔬菜等。…………()
B菜地里种了青菜、蕃茄、大等许多蔬菜。…………()
C菜地里有蔬菜、青菜、蕃茄、大。…………………()
5.A因为《闪闪的红星》有教育意义,所以我们喜欢看。…()
B即使《闪闪的红星》有教育意义,我们也去看。………()
C虽然《闪闪的红星》有教育意义,因此我们都去看。…()
6.A雨水被我的衣服淋湿了。……………………………()
B雨水把我的衣服淋湿了。……………………………()
C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D我的衣服把雨水淋湿了。……………………………()
7.A经过治疗,爷爷的病进步了。……………………………()
B经过治疗,爷爷的病被医生消灭了。……………………()
C经过治疗,爷爷的病比以前减轻了。……………………()
D经过治疗,爷爷的病全好了。……………………………()
8.A我们要继承革命前辈的革命品质。………………………()
B我们要发扬革命前辈的革命事业。………………………()
C我们要发扬革命前辈的革命精神。………………………()
D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革命传统。………………()tu
七、改正下面句子中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1.长城像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弯曲盘旋。
2.我们庆祝李明评上了“三好生”。
3.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情趣。
4.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
5.阿辽沙安定地说,书是神父的。
6.抗日战争时代,我国出现了不少抗日小英雄。
八、改正下列句子中词语搭配不当的地方。
1.他那和善的眼睛里射出慈爱的光亮。
2.我们漫步在郊外的航道上。
3.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算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4.我在区运动会上,为学校争得了名誉。
5.喝了一杯茶,爸爸消除了全身的疲倦。
6.两山之间流动着弯曲的小路。
7.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令。
九、下面的句子不完整,请加以补正。
1.我们必须讲卫生的习惯。
2.赢了齐威王。
3.老师讲了孔繁森救助藏族孤儿。
4.战斗英雄邱少云的事迹鼓舞我们。
5.战场上短暂的安静。
6.清明节前的晚上。
十、改正下面句子中词序排列不当的地方。
1.语文对我特别感兴趣。
2.我把两件新旧毛衣送给灾区的小朋友。
3.校门两旁的迎风招展红旗。
4.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老红军的报告。
5.阳光照在透过玻璃的桌子上。
6.这个深深有趣的想法印在我心里。
7.老师表扬了好人好事李小明助人为乐。
十一、改正下列句子中词义重复的地方。
1.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2.我们全校师生和校长都参加了拔河比赛。
3.我有一条很红的鲜红的红领巾。
4.中秋节的晚上,我望着天空中的月亮,天空中的星星。
5.春天,路两旁栽上了绿油油的绿树。
参考资料:
2021天津事业单位考试言语理解答题技巧:句子填空题难点详解
呃 MS第一题没给上一句……是“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是吧
首先主语要一致 AD不能选 且C里“ 使妈妈找了好久”主语是小明
“终于把他找到了”主语是妈妈 比较混乱,故选B
第二题 恩 此时找到了权威资料附下:
本题从语流的发展来看,是从山下写到山上(上句有“山下”与横线处的句子照应),B和C均从山上写起,应排除。另外,上句的“山下亮起”与“照亮”,下句的“淡如烟”与“照淡”丝丝相扣,所以本题应选A项
语言连贯通畅是人们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历年高考中考查较多的一项内容。而“语句衔接”题则集中体现了高考对这方面能力的要求。下面就谈谈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
一、注意保持统一的话题(陈述对象)
1、在同一个语境里,句子的陈述对象必须保持一致,否则,话题就不统一,造成理解上的混乱。而主语往往是句子的陈述对象,应尽量保持一致。
例1:填入下文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92年高考题)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________从床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
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
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
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原文上句的主语是“小明”,而A、D项的主语转换成了“妈妈”,故可排除A、D项。C项中前半句主语仍是“小明”,但后半句“把他找到”的主语又换成了“妈妈”,C项也可排除。只有B项是一个被动句,主语还是“小明”,与上句一致,所以,正确答案为B。
2、有时,话题中的主语不一定完全相同,但只要陈述对象并未改变,话题依然可以保持一致。
例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年高考题)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________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于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原文陈述对象为“南天门”,下文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展开。A、C项的陈述对象为“石刻”,可首先排除。D项前面主语为“门外西侧”(陈述对象还是“南天门”),后面的主语换成了“石刻”,故D项也应排除。只有B项主语分别为“南天门”、“门外西侧”、“门两旁”,陈述对象均为“南天门”,所以正确答案为B。
3、观点和材料统一:有的议论语段开头提出问题或论点,接着举事例,摆材料,进行分析,这里的“观点”或“问题”也可以说是话题,话题必须统领后面的事例、材料;反过来说,事例、材料、语句表达要符合前面的话题,与其一致。
例3、在叙事性作品中, 但因为自己的胸中积郁着浓郁、深沉的感情,这种感情也就自然地流入笔端。这种渗透感情的叙述,往往比直抒胸臆更为感人、更觉真诚。
A、作者往往不将自己的情感直接显示于读者,而是将事情朴素地告诉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品味。
B、作者往往将萦绕心头的喜怒哀乐之情,在特定的环境中酣畅淋漓地倾泻千里。
C、或喜悦,或忧伤,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之情从作者心中冲出,一泻千里。
D、或喜悦,或忧伤,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之情都渗透在作者所描写的大自然风光之中。
4、议论文或说明文往往开宗明义,开头就提出观点或说明中心,以领起全文或全段;往往有篇末或段尾用简明概括的文字总结文章,重申主旨。据此,对于首尾句的选择,就应着眼于那个具有提挈或收束作用句子。例4:
诗人从历史的制高点上,看到了国不分强弱,家不论贫富,都应该坚持勤俭节约这一原则。历史和现实也的确如此。经济落后之国,固然要讲勤俭节约,经济发达的国家同样也要勤俭节约。
A、“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永久是真言。”
B、“惰而奢则贫,力而俭则富。”
C、“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
D、“历览前世国与家,成为勤俭败为奢。”
二、注意合理安排句子的顺序
一个句子或一个句群中,各部分的顺序安排往往有一定的规律: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空间的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的先后为序;或以事物的主次轻重关系为序……解题时,就应注意这些规律,合理安排句子的顺序。
例5: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96年高考题)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____________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A、②④①③ B、④③①②
C、④②③① D、①④②③
本题应填入横线上的文字,反映了师生从“来到村里”到“投入战斗”的过程。其中,④句“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是师生“投入抢收战斗”的原因,应放在首句的位置;①句“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是用比喻描绘师生“投入战斗”时的姿态,作状语,应放在“投入抢收战斗”之前;②③句之间也有先后关系,先“不顾疲劳”,再“扔下背包”。总之,④②③①这四个句子前后为承接关系,表示动作行为的先后顺序。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三、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和呼应
一段话中,哪些句子先说,哪些句子后说,必须瞻前顾后,通盘考虑,从而使句子前后照应,语意贯通;有的问句一连提出两个问题,便要兼顾两个问题作出正确回答,不能一概肯定或一概否定。
要有必要的过渡、交代,使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和比照式的词语可以使表达的层次更加明析,使句子前后呼应。例如“也”、“更”、“于是”、“但是”、“所以”等。
例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当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___________淡如烟、浓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A、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B、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
C、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下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D、山下的灯把黑暗照淡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亮了。
本题从语流的发展来看,是从山下写到山上(上句有“山下”与横线处的句子照应),B和C均从山上写起,应排除。另外,上句的“山下亮起”与“照亮”,下句的“淡如烟”与“照淡”丝丝相扣,所以本题应选A项。
例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略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_________________。
A、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D、只要认真想一想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段末两个问句。前一句要作否定回答(不可以),后一句作肯定回答(要),回答必须兼顾两者,否则陷入自相矛盾之中。因此,只作一种回答的A、C、D项应排除。而B项却巧妙地回答了选文中提出的两个问题,故正确答案为B项。
例8、
生产衬衫的关键工序是上领子和上袖子。二厂和三厂这两家衬衫厂各有所长:
A、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却比二厂强。
B、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C、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好,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强。
D、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例9、
崇山峻岭比起人来,山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粒芝麻儿,但人总是踩山于脚下,哪怕它是万山之王——珠穆朗玛峰。人为攀登而欣喜
A、山,却缄默不语——它用自己的筋骨,证明着自己的伟大。
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
C、山,却欣喜万分——它为人的攀登作出贡献而自豪。
D、山,却毫不在意——它相信人类永远不会臣服自己。
指代的前后照应:
例10、自从“五四”以来, 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及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B、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C、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财也促进了中国的书面语言的发展。
表达要合乎事理。否则,上下句在事理上出现“裂痕”,衔接不上。
例11、她,已经年过50,对于演员年龄是大了些,可是
A、只要听她唱,就会觉得她还很年轻。
B、只要听她唱,就会发现她还很年轻。
C、只要看她的外貌,就会发现她还很年轻。
D、只要看她的外貌,就会觉得她还很年轻。
表达要合乎语境。对于写景的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要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情景要和谐。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之分;气氛有热烈、凄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感情有或悲或喜;态度或褒或贬。这一切,在同一文字里都应该和谐一致。
四、注意语言的对称和谐
一个句子或语段,除了内容上应做到前后照应,语意贯通之外,结构上也应保持一致,对仗工整,否则也难以做到连贯通畅。
例12:下列各句括号中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进。他身体魁梧,(a、粗黑的眉毛,b、眉毛粗黑)两颊微微陷下去。
②赵院长总是保持着学者的风度,(a、脊背挺直,面容和蔼,b、挺直的脊背,和蔼的面容,)金丝眼镜后面有一双含笑的眼睛,头发梳理得很整齐。
A、①a②a B、①a②b C、①b②a D、①b②b
本题①句中选项前句“身体魁梧”为主谓关系的结构,b 项“眉毛粗黑”也是主谓关系,结构一致;②句中的a项与选项后面的“金丝眼镜后面有一双含笑的眼睛,头发梳理得很整齐”的结构同为主谓关系,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此外,句子的连贯还应考虑到音节的和谐。
例13: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2001年高考题)
每逢深秋时节,________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远眺群山环抱,___________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本题中(1)句填②。横线前是六字短语,横线后是四字短语,横线处选项①分别为四、六句,选项②分别为六、四句,对析可知,选项②前句与横线前的六字句对应,后句与横线后的四字句对应,此外“瞰”与“览”也押韵,音节和谐。(2)句填④。这一句以分号为界,分为“远眺”和“近看”对应的两个部分, ④句末尾为“绕”,和全句末尾的“茂”字押韵,音节和谐自然。
以上四个方面就是解答“语句衔接”题的基本思路。今后高考对这方面的考查将更加趋向综合性、实用性。解答这类题目时,就应该瞻前顾后,综合各方面因素,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
语文句子连贯题答题技巧
常言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有备才能尽量无患,如果没有充足的备考,想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比较难,同学们需要在本阶段学习好相关理论知识。句子填空题可能是让大家比较头疼的一件事,这种题型属于语句表达部分,虽然题目数量比较少,但是我们也应该掌握,尽力拿到这个分。
这种题型与选词填空题目类似,也就是说,题干中会有设空处,只不过需要我们选择的不是词而是句子,需要我们选择一个选项来还原文段,所以,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很重要。整体的作答思路就是保持思路一致、话题一致。根据不同的设空位置,考虑到不同位置句子所起到的作用,我们可以取针对性的解题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三处:
1、段首:起到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2、段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要兼顾前后文
3、段尾:起到对前文总结或是延续的作用
这三种情况都比较常出现,那么我们如何去解题呢?下面我们来通过一道经典题目学习一下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_______________。比如工业化的历史,就包含了很多内容。首先是现代生产发展所引起的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由此我们当然对工业化持积极的态度,但另一方面,从生态
环境角度看,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被消耗,很多地方被污染,生态破坏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会长期存在。这样,工业化在不同时间段内呈现两种形象,短时间内我们享受了生活,但从长时段来看,我们可能牺牲了未来。(2014年四川省)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用多重的时间来理解和评判历史,就会出现与过去不同的认识
B.历史是分层的,长时段的历史决定了其他时段历史的变化
C.当我们利用线性的时间将历史串联在一起时,就呈现出一种因果关系
D.我们研究历史时难免会有局限性,经常受时间因素的影响
答案:A
解析:首先,设空处位于段首,那么我们的思考方向有两个,分别是总领全文和引出下文,我们可以看到设空处后边的句子是?比如工业化的历史,是进行例证的常见表述,所以我们能够明确的是该空所起到的作用是总领全文,我们把后文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文段内容分析:后文为举例论证内容,围绕?工业化?展开论述,?这样,工业化在不同时间段内呈现两种现象?短时间内?但从长时段?进行总结,因此,提炼出其蕴含的道理即可,即:不同时间认识不同。
选项分析:A选项符合分析结论;B选项?决定了?过于绝对;C选项?因果关系?无中生有;D选项?局限性?无关。
故选择与分析内容相符的A选项。
通过学习上述分析题目与解答题目的方法,希望能够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在接下来的笔试中拔得头筹。
完成句子(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语文句子连贯题答题技巧如下:
答题方法和技巧:
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
(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二、答案来源:
(1)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2)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文体知识备忘录:
说明文阅读
1、明确说明对象:辨析说明对象。
2、概括说明内容: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
3、明确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明确说明方法:
(1)说明方法:下定义(模式:什么是什么);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列图表。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100个病句及修改的答案句子成分残缺
答案小题1how
many
colours
there
are
小题2keep
all
your
things
in
good
order
小题3the
colour
of
wisdom
小题4as
good
as
小题5think
twice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句意:你知道一道彩虹有多少种颜色吗?本题考查宾语从句的语序、句型There
be结构和短语how
many(多少)。
小题2句意:你应该使你的所有东西保持井然有序。本题考查固定用法keep
···in
good
order(保持井然有序)
小题3句意:**是智慧之色。本题考查短语the
colour
of
wisdom(
智慧之色)。
小题4句意: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本题考查短语as
good
as9几乎,实际上;
无异;
不亚于)
小题5句意:在考试中,每做一道题时,我们应该有耐心而且要三思。本题考查短语think
twice(三思,反复考虑)。
考点:完成句子。
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口诀
100个病句及修改的答案句子成分残缺_句子成分残缺 导学案 句 子 成 分 残 缺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成分残缺”的病句类型,领会辨析病句的几种方法。
2、通过分析典型试题,寻求规律,掌握此类病句解题技巧。
一、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 :句子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成分残缺一般主要表现在主、 谓、宾成分的残缺。
1、主语残缺 主语残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介宾短语不能 作主语,抓重点介词(根据、依据、针对、由于、通过、经过、对于、为了)例如: (1)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
(2)当丁医生经过住院治疗回到家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
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例如: (1)我喜欢白色,给人纯洁的感觉。
(2)一位农民向国家文物部门现出来一枚祖传的大颗粒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保存价值。
小结:主语残缺的辨析方法(1)看介词是否掩盖主语(2)看是否暗中更换主语 练习:修改下列病句。
( 1 ) 由 于 她 这 样 好 的 成 绩 , 得 到 了 老 师 和 同 学 们 的 赞 扬。
(2) 比赛地点在天安门金水桥前,沿着长安街、二环路等规定路线跑完全程 42.195 公里。2、谓语残缺 缺少与宾语呼应的谓语中心词。例如: (1)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2)每天从凌晨 5 点到下午 2 点,他在车上摇来晃去的时间。
(3)课余时间我大量的课外书。
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中有残缺。例如: 一天,刚刚下班的李师傅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个叫花子模样的中年男子向他伸出一双脏兮兮 的手。
小结谓语残缺的辨析方法: (1)看是否有与宾语相呼应的谓语中心词。
(2)看句首陈述对象是否缺谓语。
练习:修改下列病句。
这是一批有志之士,他们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勇敢地向世界科学的高峰。
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不学好语文,就不可能有条理的思维能力和准确清楚的表达能力。
(3)他边走边想,非常投入,突然路旁的河里有人喊“救命! ”3、宾语残缺 把句子最末的词语当成宾语,从而误把起修饰语当成宾语。例如: 王老师获得校先进工作者。
她出生在农民家里,从小就养成了爱劳动。
宾语前面的定语太长,忽略了后面的中心语。例如: (1)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2)我们要学习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小结宾语残缺的辨析方法: (1)看动词后是否有相应的宾语 练习:修改下列病句。
学校组织开展了学雷锋。
他们大力发扬了敢拼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这个公司目前已经成为拥有 11 个子公司、两个研究所、5 个生产厂,固定资产近 6 亿元。
(2)看定语过长是否遗失宾语。巩固练习:指出下列病句残缺类型并加以修改。
1、经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文化水平。
2 、 从 这 一 件 平 凡 的 小 事 中 , 说 明 了 一 个 大 问题。
3 、 2003 年公司解决了原料供应不足的困难,超额完成了第一季度的,比去年同期增长 10% 。4、一位农民向国家文物部门献出了一枚祖传的大颗粒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保存价值。
5、我们经过一冬的苦干,河道终于疏通了。
6、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 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6、一天,一连的炊事员朱柯衷在去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猪草摸样的人迎面向他走 来。
7、记者从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获悉:国家已安排专项经费一亿元,加强防治高致病 性 究。
禽 流 感 科 技 攻 关 和 相 应 研8、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 培训班。
9、 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 文明。
10、县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
11、只要你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12、 该厂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先进企业和二轻局文明单位, 南市区连续五年授予该厂 “重合同、 守信誉”单位 。13、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14、他虽然工作很忙,但还能抓紧和同志们一起研究抗击非典的具体措施。
15、食醋富含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 B 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后,可改 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100个病句及修改的答案句子成分残缺_病句修改-成分残缺
病句修改-成分残缺 病句修改 成分残缺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有的谓语还带着宾语,如果一句话里缺少其中之一,就 是成分残缺。成分残缺的句子结构不完整,意思不清楚。例如: ①听了校长的报告,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
②经过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③通过讨论,使我们的决心更大了。
这三个句子都没有主语, 所以意思都不清楚。
从例①里不知谁 “听了校长的报告” , “谁” 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 ,修改时应加上主语,可以改成: 我们了听了校长的报告,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
或者改成: 听了校长的报告,同学们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
这里的例②例③句并不是真正地缺少主语, 而是因为滥用了 “经过” 、 “通过” 一类的词, 将主语隐藏起来了。修改时只要删去“经过”“通过” 、 ,主语就露出来了。例②可修改 成: 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这次讲课”是这句话的主语,回答“什么”对大家启发很大。例③可以修改成: 讨论使我们的决心更大了。
或者改成: 通过讨论,我们的决心更大了。
前者的主语是“讨论” ,后者的主语是“决心” 。
以上讨论的是主语残缺的病句。
有的句子缺少谓语。例如: 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
这句话提出了话题,没有回答“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在春天“怎样”了,也就是没 有对话题进行陈述。修改的时候要加上谓语,可以补充为: 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生机勃勃。
还有的句子缺少宾语,也是不完整的,例如: 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
这句话主语是“少先队员们” ,谓语是“响应”“响应”一词一般和“号召”“倡议” 。
、 搭配,和“学习雷锋”不搭配。
“学习雷锋”是“号召”或“倡议”的具体内容,只能 作“号召”“倡议”的附加成分,所以这句话缺少与谓语“响应”搭配的宾语,也属成 、 分残缺的病句。应该改成: 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的号召。
或者改写成: 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的倡议。
对于成分残缺的病句,我们只要按“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模式去检查,就可 以发现缺少什么成分。知道了缺什么成分,才可以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100个病句及修改的答案句子成分残缺_辨析修改病句之成分残缺或赘余教案
辨析修改病句之成分残缺或赘余教案高三语文组王小芳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成分残缺和赘余”的几种情况,能正确辨析这种病句类型; 2.掌握这一类型病句辨析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分析例题分析,寻求规律; 2、 使用学案式教学,同桌讨论,小组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规范写作。
重点: 1.高考经典题型分析,成分残缺与赘余病因的探析; 2.归纳“成分残缺与赘余”的几种情况,掌握基本解题方法。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点讲解、习题研究、分组讨论等途径,掌握辨析的技巧。
学情分析:学生对句子结构了解不深,语法知识模糊,语感不敏锐。
课时安排:一课时 同学们好,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进行辨析并修改病句板块的学习, 先来了解 《考 试大纲》对这一板块是怎么要求的。
一、考点分析: 《考试大纲》对“辨析并修改病句”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一辨析,二修改。
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和分析;修改病句,是在辨析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能力层级为 D 级。就题型而言,辨析病句的考查一般用客观性试题;修改病句的 考查则为主、客观性试题兼用,而以主观性题型多见。
《考试大纲》对病句类型做了六种规定: 语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而每一个大类型下又可以划分出好几个小类型,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的是成 分残缺或赘余这一类型。
(板书:成分残缺或赘余) 二、明确句子成分 说到成分残缺或赘余,就必须了解 “句子成分” 。
(用横线画出标题“成分” 二字) 同学们应该是在初二就接触过关于句子成分划分的知识,句子的主干有主 谓宾、定状补。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 (定语) 宾语 (板书) 导学案上的三个例句让我们简单复习一下句子成分的划分, 主要要求同学们 能够提取句子的主干。
小试身手 ?例句一 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例句二 一大早,勤奋的同学们就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复习各门功课。
?例句三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学案发下去要求同学们根据例题自主归纳“成分残缺或赘余”的子类型,尝 试分析总结快速判断这一类型病句的方法。现在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统一观点, 给 3 分钟讨论时间,然后每组有一名同学陈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陈述方式: 一、 类型 二、 怎么修改 三、 该类型有什么特点,做题中怎么快速辨别。
三、例题引路,自主归纳残缺类型。
1、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运与石头的命 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2、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了 自己的耕地。为了维护城郊失地农民的权益,当地取了一系列措施。
记录:学生对病句进行修改,PPT 显示规范修改方法。学生总结类型,PPT 总结显 示,学生记录。
类型: (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 规律:※ 审读介词,句首介词引导较长内容,分析其后动词是否有主语。
(经过、通过 、由于、在、从、对、对于、根据、依据,这些都是常见的介词) 1、 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 《红楼梦》 , 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 到妹妹王秀英房中。? 记录:类型: (偷换主语导致)主语缺失 规律总结:※ 逗号后的分句直接出现谓语动词,一定要判断是否和前面的 句子主语一致。
1、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不污染环境,保 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2、鲁迅在《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受到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无数个读书人 中的一个。
记录:类型:谓语缺失 规律:※ 划分句子的主干,始终要明确主谓宾。1、他主动参与社会灾难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2、3 月 5 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 总 口号 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
记录:类型:谓语缺失 规律:※ 注意每一个分句与宾语呼应的谓语中心词。
1、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超越经济领域,渗透至社会的各个层面,亚洲文化 面临融资动力不足、文化消费能力与需求受到影响、文化发展受到制约。
2、为了实现居民消费增长率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出 2 个百分点,国家 必须实行切实有效的鼓励政策。
记录:类型: (定语过长导致)宾语缺失 规律: 划分主干,对动词后较长内容的表述要提高警惕,关注是否有与谓 语对应的宾语中心语。
1、我真后悔,怎么为一时的意见不合,就和自己共过患难的朋友分道扬镳 了呢? 2、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证明,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重要 渠道,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 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
记录:类型:介词缺失 规律: 在摘取主干发现无误后,还应注意枝叶,特别关注动词前表对象的 状语。
前面的六组同学对成分的残缺进行了探讨,在这一大类型下,划分出 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介词残缺,并归纳总结了一些快速辨别这 一病因的方法,总的来说就是划分句子主干,梳理枝叶,同学们还注意到细微之 处, 在检查学案的过程中我摘出同学们分析归纳比较好的一部分,给大家展示出 来,方便同学们积累。
板书:成分残缺 主语残缺、 谓语残缺、 审读主干、梳理枝叶 宾语残缺、 介词残缺, 下面我们请第七组同学给咱们分析成分赘余部分。四、例题引路,自主探讨成分赘余。
?经国家技术监督局等有关方面检查鉴定,国产电视机无论在质量上,还是 外观上,都可以堪称世界一流。
?你交来的材料已经送到打印室,正在进行打印。
?刘小阳同志被当选为我县副县长。
?三年来的“旅游兴市”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 这可能是地方当 初始料未及的。
?参加这次活动的师生约一千余人。
?这是你过虑的想法。
记录:类型:成分赘余 规律: 分析中心词,对照修饰词,抓成语,注意抓近义词,看句 中是否 有重叠的意思。
板书:成分赘余 通过这节课同学们探讨了成分残缺或赘余这一 病句类型, 掌握了一些方法, 我们试试能不能运用这些方法快速辨析病句呢。
四、 能力提升,巩固练习。
1.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 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宾语残缺,动词“出现”没有与之对应的宾语,在“形象”后加“的现 象”“的情况”之类 2.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 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 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
成分赘余,“尤其更”重复赘余,去掉一个 3.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 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 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介词缺失,在“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前加介词“对”。
4.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 ,读者就会被这用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 的回忆梦幻曲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主语缺失, “使读者”前应加“此文” 5.初始阶段, 由于对滩海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了勘探队 多次与遇到的油层擦肩而过。
主语缺失,去掉“导致了” 6、90 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 1283.65 万元成交,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 14 万元。
“每个”和“均价”“都”在表意上有赘余,因为“均价”就是每个的价 格,与“每个”“都”重复,只保留“均价” 7、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 定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宾语残缺,改为“决定取分时段挂号的办法” 8、“哥伦比亚”号机毁人亡令人痛惜,但这没有影响到美国民众对航天飞 机的热情,七成以上美国人认为应该继续航天飞机。谓语缺失,缺少与宾语呼应的谓语中心词,在“继续”后加上“推行” 。
很好,同学们通过学习能够更准确更迅速地辨析这一类型病句。
作业: 《核按钮》P163,板块三 成分残缺或赘余
修改病句的方法汇总如下
1.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不完整、不明确。
例1: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被老师批评。
解析:这道题我们不知道是谁被老师批评,是谁上课,读起来特别怪,这类题要用到我们的口诀1了。根据口诀1,在“被”的前面加上“小明”,也可以在“上课”的前面加上“小明”,也可以在“做小动作”前加“小明”,只要语句通顺都可以。
答案: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小明被老师批评。
例2: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
解析:这道题是缺少了一个和花草树木搭配的词语。根据口诀3,在“花草树木”后面加“发芽了”。
答: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发芽了。
2.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1:我们一定要紧密勾结,互相帮助。
解析:我们是土匪勾结吗?这类题就是“披着羊皮的狼题”把贬义词当成了褒义词。根据口诀6,把“勾结”改成“团结”即可。
答案: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互相帮助。
例2:小明兴奋得张牙舞爪,一溜烟跑回家去了。
解析:这道题和例1 类似,我们又不是怪物凭什么张牙舞爪呀,那多难看呀。根据口诀6,把“张牙舞爪”换成“手舞足蹈”即可。
答案:小明兴奋得手舞足蹈,一溜烟跑回家去了。
3.重复啰嗦、成分累赘
在句子中,所用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啰嗦、累赘。
例1:我忍不住不禁笑了起来。
解析:这是一道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混用的病句。根据口诀2,“忍不住”和“不禁”任意去掉一个即可。
答:我忍不住笑了起来。
例2:那个房间非常宽敞得很。
解析:根据口诀2,去掉“非常”或“得很”。
答:那个房间非常宽敞。
4.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例1:我们要热爱公共财产。
解析:这道题是“热爱”和“财产”的不当搭配问题。根据口诀3,“财产”只能和“保护”搭配,不能和“热爱”搭配。(“热爱”和“生活”搭配)。
答案:我们要保护公共财产。
例2:经过努力,我的学习态度提高了。
解析:这道题是“态度”和“提高”的不当搭配问题。根据口诀3,“水平”只能和“提高”搭配,不能和“态度”搭配。(“态度”和“改善”搭配)。
答案:经过努力,我的学习水平提高了。
5.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1:我们要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学习上的毛病。
解析:这是词语排列的顺序出现了错误。应该是先发现了毛病,我们才能去克服它。而不是克服了以后才发现毛病。根据口诀4,把“并”字前后两边的词语进行调换即可。
答:我们要善于发现并认真克服学习上的毛病。
例2:我们必须发扬和坚持刻苦学习的精神。
解析:应将“发扬和坚持”改为“坚持和发扬”。
答案: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刻苦学习的精神。
6.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1: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了。
解析:这道题,“估计”和“一定”搭配错误。“估计”是猜测,而“一定”是肯定,根据口诀11,删去一个即可。(最好删“一定”,这样句子能保持原意)
答案:我估计他今天不会来了。
7.指代不明
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
这类病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另一类是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1: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
解析:谁帮助谁呀?让人分不清。根据口诀7,把其中的一个“他”写出名字就可以了。
答: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李刚经常帮助他。
例2: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
解析:将“出现在那里”改为“出现在哪里”。
答案: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
8.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例: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解析: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
答案: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