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德经经典语录

2.孔子论语经典语录名言警句(三篇)

3.论语八则翻译

4.已往不谏,来着可追什么意思?

5.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意思

中庸十条经典名句字字珠玑蕴含人生哲理_中庸名句经典语录及译文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的意思——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能再粉刷了!

作品出处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中的“宰予昼寝”。《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作品原文

《论语·公冶长第五》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作品译文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孔子还说: “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从宰予这里我就改变了这种态度。”

作品注释

1、圬(Wū):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

2、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

3、诛:责备。

4、粪土:腐土、脏土。

5、是:这(指对人的态度)。

6、寝:睡觉。

创作背景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

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首轮红外扫描后,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中发现疑似失传约1800年的《齐论语》。

作品赏析

“宰予昼寝”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很多的人都认为宰予白天睡大觉,违背了礼的要求,就像今天我们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一样。所以,大多数人认为是老师在责骂学生,认为这样的学生不值得教育。而在南怀瑾的解读中,认为是宰予身体健康状况不好,才在课堂上睡觉,正因为如此老师才不能强行要求宰予这样的学生,言外之意不是责骂,而是同情。所以,孔子才说是宰予改变了他对人的看法。在众多的解读中,我更看重南怀瑾的看法,南怀瑾的理解更能将本章的整体意思联系起来。而非割裂来看待本章的意义。这一章当中表达了一个重要的思想,那就是如何识人、知人的问题,孔子从宰予的表现中得到了启发,那就是“听其言观其行”,看一个人不能单看他怎么说,还要看他怎么做,是不是言行一致。是有意的言行不一,还是无力做到言行不一的问题。

道德经经典语录

国学经典名句及解读

 在中国国学文化中,经典的国学名句比比皆是。这些经典的励志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中国人品质和内涵的一种代表。下文我为大家分享经典国学励志名句,一起来品读一下这些最具智慧的国学语录。一起来学习吧!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

 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4、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错误。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8、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9、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1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磨刀石。

 13、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1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 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不要。施:加,给。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国学经典名句相关文章:

1. 小学国学经典名句

2. 国学经典名句赏析

3.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精选

4. 小学生国学经典名句

5. 国学经典名句100句及翻译

6. 小学生必读国学经典名句

7. 国学经典名句及解释

8. 国学经典名句500句

9. 国学经典名句150句

10. 国学经典名句100句

;

孔子论语经典语录名言警句(三篇)

 大家知道道德经里面有那些经典的语录吗?下面我为你带来道德经经典语录。

 道德经经典语录

 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标准,于是就有了与之对立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的标准,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

 2)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有与无相互生化,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比较,高与下相互趋向,音与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追随。

 3)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圣人总是做能够顺应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的事,做事时用行动来教化,而不用语言来教化。

 4)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出处i(道德经?第二章》译文生养了一切但不据为己有,做成了什么并不自恃有功,成就了事业并不居功自傲。就是因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名就不会消逝。

 5) 为无为,则无不治。出处《道德经?第三章》译文做那些无为无欲的事,那么就没有什么不能治理的。

 6)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出处《道德经?第五章》译文说的太多往往使自己隐人窘境,不如顺其自然,格守中庸之道。

 7)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出处《道德经?第六章》译文它(谷神)的本体是绵延存在而又若有若无的,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8)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出处《道德经?第八章》译文至上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居处于众人所讨厌的低处,所以,水的性子很接近于道。

 9)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出处《道德经?第九章》译文金银财宝很多,没有谁能守得住。

 10) 功成身退,天之道。出处《道德经?第九章》译文成功之后激流勇退,符合天的道理。

 11)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出处《道德经?第十一章》译文?有?能给人以小的利益,?无?才有真正的?大用?。

 1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收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译文色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味道使人味觉不灵,骑马打猎使人心思放荡发狂,贵重的物品使人的行为不轨。

 13)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出处《道德经?第二十章》译文众人都很聪明睿智,唯独我却显得糊里糊涂。众人都很精明,唯独我看着很笨的样子。

 14)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译文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他的内涵,只有一个字:?道?。

 15)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译文委屈圆转可以使之保全,矫正弯曲可以伸直,低洼可以使之盈满,破旧可以使之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

 16)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译文正因为不和人争,所以全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

 17) 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译文从事于道的人就认同道,有德的人就认同德,失去道德的人就认同道德沦丧。

 18)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固执己见的人不能明察事物,自以为是的人分不清是非。

 19)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人不能进步。

 20)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译文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没有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21)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译文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22)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滴,善数不用筹策。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译文善于行走的不留踪迹,善于说话的不会给人留下话柄,善于计算的人不用任何工具就算得很精准。

 23)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译文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是善人的借镜,可以警醒善人。

 2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能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能认识自己的人,是真正聪明的人。

 25)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26) 知足者富。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知足的人才是真正富有的人。

 27) 死而不亡者寿。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肉身虽死但精神不被忘记的人才叫?长寿?。

 28)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五章》译文大道一旦讲出来,就会感到平淡无味,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人耳,用起来却受益无穷。

 29) 将欲歇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译文要想收敛,必先张开。要想削弱,必先加强。要想废弃,必先兴盛。要想夺取,必先给予。这是知细微之理而收显著之效。

 30)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译文鱼不能离开水,国家最锐利的武器不能够让人知道。

 31)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译文道,看起来无所作为,却无所不能。

 32)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译文上德之人,没有故意洛守德,所以自有道德。下德之人,害怕失去德,所以反而没有德。

 33)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译文丧失了大道,才强调道德.丧失了道德,才强调仁爱。丧失了仁爱,才强调正义。丧失了正义,才强调礼法。

 34)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译文天下的万物都产生于?有?,而?有?却从?虚无?中来。

 35)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译文大的地域没有边角,贵重的器具最晚成xf,大的声音没有什么声响,大的形象没有形体。?道?隐藏在无名之中。

 36)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译文虚无之道生太极一气,太极一气生阴阳两仪,阴阳交合生三才,三才化生万物。

 37)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追求学问,就要求天天都学有所得。而追求大道呢,只是要求每天尽量减少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对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减之再减,最后就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了。

 38) 无为而无不为。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处于无为的境界之中,没有什么不能做到的。

 39)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译文圣人常常没有自己的私心,而把百姓的心当作自己的心。

 40)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六章》译文言语无法表达?道?的真意,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说?道?,如果有人在说?道?,肯定不了解?道?的真意。

 道德经经典语录精选

 1)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译文执政者要遵循天道、顺从人伦,以常规的道理治理国家。但用兵却要用诡诈、出奇制胜。要取得天下太平,须用?无为?之法、自然之道。

 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译文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中又藏有祸端。

 3) 治大国,若烹小鲜。出处《道德经?第六十章》译文治大国像是烹小鱼,不能总是翻动、多变,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4)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译文欲图难事,先从易处着手。欲为大事,先于细处起步。天下的难事,必然从容易开始。天下的大事,必然从小处做起。

 5)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出处《道德经?第六+三章》译文圣人自始至终重视细微的小事,不做什么所谓的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

 6)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合抱的大树,是从很小的小树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的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远行,一步步走才能到达。

 7)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普通人做事,往往是几乎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如果能慎始慎终,就不会有失败的事。

 8)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译文我有三件宝,一直在坚持地守护着它们。一个叫仁慈、一个叫勤俭,第三个是不敢争胜冒尖。

 9)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一章》译文知道了但装作不知道,这才是高明。不知道却装作知道,是真有毛病。圣人没有这种毛病,因为圣人以这种?强不知以为知?的毛病为病。就是因为他们把?强不知以为知?当作病,所以才不会有毛病。

 10)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二章》译文百姓不害怕威严的统治,那么祸乱就要来了。

 看过道德经经典语录的人还会看:

1. 道德经的经典读书名言精选

2. 《道德经》名言欣赏

3. 2015有关老子的成功名言

?

 以上是我为你带来道德经经典语录的全部内容。

论语八则翻译

孔子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名言1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孔子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名言2

1、"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止老知将之至云尔。《论语》"

2、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

3、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4、苛政猛于虎《论语》

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子《论语》

6、以约失之者鲜矣。——孔子《论语》

7、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孔子《论语》

8、“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论语》

9、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论语》

10、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孔子《论语》

11、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孔子《论语》

1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

13、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孔子《论语》

14、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论语》

15、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孔子《论语》

孔子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名言3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1、论语励志语录 2、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近义词,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近义词是什么 3、赵普为什么乐于读论语 4、论语十二章中的特殊句式 5、论语十二章中的词类活用有哪些 6、论语十二章中而的意义和用法 7、论语对后世的影响 8、论语以语录体和什么体为主 9、论语以什么体和什么体为主 10、论语述而篇原文及翻译 ;

已往不谏,来着可追什么意思?

原文和翻译如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的学习习惯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4.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孔子

孔子,汉族,卢国一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山东曲阜市东南部庐庐县庐庐乡昌平村。

编撰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驾鹤西归

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经过这一系列打击后,孔子知道自己时日不多。

孔子流下了眼泪,讲到天下无道已经很久很久了,没有人肯纳自己的主张。自己的主张不可能实现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孔子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意思

原句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它的意思:是指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是能赶得上的。

汉语拼音

wǎng zhě bù kě jiàn,lái zhě yóu kě zhuī

出处

《论语·微子》选自《论语》第十八章

原文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译文

楚国的狂人接舆经过孔子身边,唱道:“凤凰呀,凤凰呀!为什么德行会如此衰落?过去的不能再挽回,未来的还可再补救。 算了吧,算了吧! 现在的执政者无可救药啊!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注释

1、往者:过去的所作所为。

2、谏:挽回,规劝。

3、来者:未来的事。

4、犹:还。

5、追:努力争取,赶上。

运用

《汉书·李寻传》:“本在积任母后之家,非一日之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书籍简介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意思是: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出处:出自《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扩展资料

简介: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百度百科—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