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的意思?_歇后语是什么意思简单解释是什么
1.歇后语与解释
2.请高手出招帮我解释下列的歇后语是什么意思!
3.什么是谚语?什么是歇后语?
4.谚语和歇后语有什么不同
5.这些歇后语都是什么意思?
6.擀面杖吹火歇后语是什么意思
7.12生肖歇后语及解释
100个经典常用歇后语如下:
小学生歇后语:
1、一脚踏上磅秤台——举足轻重
2、鼻凹儿抹上一块砂糖——舔又舔不着,吃又吃不着
3、墙上一层皮——刮了一层,再抹一层
4、一个脸割下来贴到另一个脸上——一个不要脸一个城墙厚
5、肚货肠子一丈五——没变心
6、咬一口生姜喝一口醋——出人意料
7、一个将军一个令——到底听谁的
8、一根筷子拣花生米一一挑拨
9、一个模子刻出来——一模一样;没什么两样;一个样
10、连鬓胡子一天刮三遍——你不叫我露脸,我也不叫你出头
11、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谁也不欠谁的
12、一雷天下响——处处皆知
13、两只喇叭吹一个调——响到一块儿来了;想到一块儿来了
14、一百斤米做稀饭——难熬
15、后燕窝儿里一撮毛——摸得着看不见
16、斗大的字一个不识——大老粗
17、一网打尽天下鱼——想到办不到
18、一脚踏两只船——左右为难
19、一枪扎死杨六郎——没戏唱了
20、两个哑子困一头——好得没话讲
21、大草原上一棵树——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22、一个核里两个仁——一样货;一样的货
23、洗澡盆里一泡尿——混淆不清
24、一个葫芦锯的两把瓢——正好一对儿
25、一百七加八十——二百五
26、一条犁沟走到底——死不回头
27、初一天夜里——处处不明;出处不明
28、磨房煲吃一碓——头煮;头主
29、菩萨背后一个窟窿——庙;妙;庙透了;妙透了
30、火盆里浇了一瓢油——火气大了
31、初一吃饺子——没外人
32、筷头长一点——请客人随便吃,多吃点
33、一个曲了一个调——各不相同;有高有低
34、一锤子买卖——不留余地
35、一斗芝麻掉一粒——有你不多,没你不少;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经典实用歇后语:
1、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2、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3、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4、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5、鸡爪上钉掌子——不对题(蹄)
6、灯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7、春天的杨柳——分外亲(青)
8、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9、没底的棺材——成(盛)不了人
10、磕瓜子磕出臭虫——什么人都有(什么仁都有)
11、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12、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13、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14、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15、黄鼠狼觅食——见机(鸡)行事
16、六月里戴手套——保守(保手)
17、铁匠生炉子——煽(扇)风点火
18、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鸣声在外)
19、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20、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21、金子当做黄铜卖——屈才(财)
22、土地老腾空——神气(起)来了
23、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24、儿牵父须过马路——谦虚(牵须)
25、门头沟打官司——没(煤)的事
26、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27、黄鼠狼排队——一路骚(臊)货
28、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29、马背上接电话——奇(骑)闻
30、歪嘴吹喇叭——一股邪(斜)气
趣味经典歇后语:
1、叫花子跳舞——穷高兴
2、秋天的野兔子——撒欢
3、兔子拉车——连蹦带跳
4、花轿没到就放炮——高兴得太早了
5、五更天唱歌曲——高兴得太早了
6、果子狸吃了果——高兴
7、梦里捡钱——白高兴一场
8、高兴的四脚爬地——得意忘形
9、飞机上吊邮筒——高信;高兴
10、胸口头放热水袋——焐心;高兴
11、钥匙挂在胸口上——开心
12、捧着金碗当乞丐——何必求人;高兴得发傻
13、老跳舞——老开心
14、戏台上成亲——一时高兴
15、小孩子放鞭炬——又高兴,又害怕
16、沙滩上的鱼——干蹦干跳
17、胡敲梆子乱敲鼓——一时高兴
18、小偷娶媳妇——贼高兴
19、一只鸡娃两只鹰——给了你他就不高兴
20、有人喜欢鸡有人喜欢鸭——各人所爱
21、哑巴见了妈啦——高兴得没啥说
22、狗见热油——高兴又害怕
23、哑巴见到娘——无话说;说不出的高兴
24、屁-股上痛熨斗——好烙
25、按彩球的乞丐——高兴得发傻
26、穿鞋带帽——各人所好
27、哑巴捡金子——高兴得说不出来
28、颈脖子上长羊子——高兴;高醒
29、哑巴讨老婆——说不出的高兴
30、瞎子拍大腿——不高兴
31、高兴得四脚趴地——得意忘形
32、又娶媳妇又嫁女——双喜临门
33、新媳妇走错回门的路——高兴的找不着北
34、靛青里沐谷——一身青
35、马缨茯的别名——合欢
歇后语的由来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
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歇后语与解释
意思是:办事没有目标,没有主张。
解释分析:该句属于逻辑推理型的歇后语,葵花的盘子就是指向日葵,因为向日葵有个特性就是会追随着太阳来变换方向,所以说它老是转,用来形容墙头草,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也可以引申为不守信用,办事没有目标,没有主张。
扩展资料:
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还有一种是比喻谐音类的,例如:
1、炒了的虾米—— 红人(仁)
2、揍鸡毛—— 壮胆(装掸)子
3、冬瓜皮做甑子—— 不争(蒸)气
4、豆芽炒虾米(小虾)—— 两不道值(直)
请高手出招帮我解释下列的歇后语是什么意思!
1. 孙悟空的毫毛:(1) 随变(便) ---喻不加限制,怎麼方便就怎麼作 (2)神通广大。形容本领或手段极高强。 西游记第二回:这猴王自从了道之后,身上有八万四千毛羽,根根能变,应物随心。
2. 和孙猴子比跟斗:差著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一个跟斗可翻过十万八千里。形容差距很大。
3. 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喻大小随意,不加限制。西游记第三回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取来一根「如意金箍棒」,可随心意变大变小。
9 回复:西游记谚语.歇后语.
4. 孙悟空闹地府:勾他的生死簿。 西游记第三回中,孙悟空学道后,曾大闹地府,威胁地府十王把生死簿上猴类的名字全勾掉,以为这样就能永生。 (是我显神通,直嚷到森罗殿,与那十王争吵,将我们的生死簿看了,但有我等名号,俱是我勾了,都不伏那厮所辖也。)
5. 叫他当了弼马温:表面上是封了官,实质上是架空了。西游记第四回中,太白金星奉玉帝招安圣旨,请孙悟空上天,拜受仙籙,玉帝仅封他为『弼马温』,是个没有品从的官。这样的官,最低最小。
6. 孙悟空守蟠桃园:坏事。谓出了差错或变故:喻指情况不妙了。西游记第五回中,玉皇大帝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因孙悟空被封后,在天庭无所事事,变叫他看守蟠桃园。孙悟空趁机大量偷吃蟠桃。
10 回复:西游记谚语.歇后语.
7. 孙悟空赴蟠桃会:不请自来。西游记第五回中,王目娘娘设宴,大开宝阁,做『蟠桃大会』,并未邀请孙悟空,孙悟空即暗自赴会。
8. 不管你怎样变,也露出条尾巴来:任你如何狡猾善变,也会露出马脚。西游记第六回中,二郎真君斗孙悟空,二人变化无穷,后来孙悟空变作一座土地庙,张著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菩萨,眼睛变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以致被二郎真君识破。
9. 如来佛捉孙大圣:易如反掌。形容办事毫不费力,轻而易举。西游记第七回中,孙悟空尽管本领高强,却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11 回复:西游记谚语.歇后语.
10. 孙猴子压在五行山下:背上越来越重。喻生活越艰难或负担越来越沉重。西游记第七回中,孙悟空虽然法力强大,但最终受制於如来佛,未能跳出如来摩手掌心。如来佛翻掌一推把孙悟空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即五行山,把孙悟空镇压住,直至五百年后唐僧取经路过,才把他稍出来收为徒弟。
11. 像紧箍咒那样:可以管得住孙悟空。指用这种方法可以制服他。 西游记第十四回中,观音菩萨授唐僧『紧箍儿咒』,若孙悟空不服唐僧使唤,就默念此咒,孙悟空再不敢行凶,不敢无礼了。
12. 孙猴的帽子:紧得很。(1).指时间紧迫 (2). 喻约束很严。 西游记第十四回中,孙悟空的头上被戴著头箍,只要唐僧念紧箍咒,头箍就会变紧。
12 回复:西游记谚语.歇后语.
13. 猪八戒初进高家庄:装好汉子。比喻冒充英雄好汉。西游记第十八回中,猪八戒被逐出天庭后,错投猪胎。但为了取到高家庄的民女,变成俊和模样,装勤劳能干。
14. 招亲招来了猪八戒:自找难看(堪)。西游记第十八回中,高老要招个女婿,猪八戒变成俊和模样,高老招了他。「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作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像个猪的模样。」
15. 猪八戒吃人?果;(歇后语)全?知滋味。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中,猪八戒曾在五观庄吃人?果,囫囵吞下,?知其滋味。藉此讽?人对事物一无所知。
13 回复:西游记谚语.歇后语.
16. 白骨精给唐僧送饭:虚情意。比喻并非是真心实意。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中,白骨精扮成村姑来为唐僧送饭,非为行好事;时是为了抓住唐僧,以便吃他的肉,求取长生不老罢了,所以说是不安好心。
17. 白骨精骗孙悟空:哄不住。喻蒙混不了 无法欺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中,白骨精为得到唐僧,曾三次变化形象,都被孙悟空识破。
18. 猪八戒战白骨精:太自不量力。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中,白骨精变成美女前去诓骗唐僧师徒。猪八戒见色起心,不知对方是本领高强的妖精。
19. 乍入?圩---?知深浅。比喻新到一个地方,对当地情形还?熟悉。游记第三十二回:「常言道:『乍入?圩,?知深浅。』——倘或被妖魔?去,却?又要?孙费心?」
20. 皮笊篱---捞个磬尽。笊篱捞物时往往将水和物品一块捞起,所以皮笊篱有取走全部东西的意思。西游记第三十九回:「快把?拿出?,与我四?分分,还是你的造化哩!?然,就送你个 皮笊篱——一捞个磬尽。」
21. 单丝?线--- 孤掌难鸣。一条丝纺?成线。比喻单独一个人的能成大事。西游记第四十四回:?者暗自喜道:「我欲下去与他混一混,?何单丝?线——孤掌难鸣。且回去照顾八戒?沙僧,一同?耍耍。」
14 回复:西游记谚语.歇后语.
22. 磨砖砌的喉咙--- 又光又?。磨砖,一种表面光?的砖块。全?比喻人吃饭速?很快,一吞即下。西游记第四十七回:那小的们,又端?碗,盛一碗递与八戒。呆子幌一幌,又丢下口去就?。众僮仆?道:「爷爷呀!你是磨砖砌的喉咙,著实又光又?。」
23. 牛魔王(罗刹女)的扇子---越煽火越大。比喻某种言行引起更大的不满或怨气。西游记第五十九回中,牛魔王(罗刹女)藏有控制火焰山的两把扇子,一把可以灭火,一把可以将火煽旺
24. 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能大能小。(1). 喻事情的大小可以因人而定。(2). 喻人手段灵活,无论大小事都能应付自如。西游记第六十回:铁扇公主所有的芭蕉扇根据不同的口诀可变大、变小。
25. 没底竹篮汲水(竹篮儿打水) :一场空。竹篮多隙缝,盛水必?,故比喻徒?无功。西游记第六十四回:
26. 滚汤泼?鼠(滚汤泼?鼠,一窝都是死)---皮?毛脱。用滚烫的水去泼?鼠,?鼠的受伤情形自然严重。比喻灾情惨重、体无完肤。西游记第七十二回:?者道:「我若打他呵,只消把这棍子往池中一搅,就叫做『滚汤泼?鼠,一窝都是死。』可怜!可怜!」
27. 和尚拖木头--- 做出?寺。寺音谐「事」。出寺指出事,即发生意外。西游记第八十三回:我父子只为受?一柱香,险些儿和尚拖木头——做出?寺。
28. 唐三藏取经遇到猪八戒:整天叫散伙。指对所作事业缺乏坚定信念,一遇困难就动摇不定。
29. 猪八戒背媳妇:上了孙猴儿的当。喻给人蒙骗、愚弄了。
30. 猪八戒擦粉:遮不了丑。比喻用尽方法也遮掩不了不光彩的事。猪八戒本猪头人身,丑极之人,再怎麼化妆,也是遮不了丑的。
31. 猪八戒戴花:(1)自觉美。 (2) 越是丑人越作怪。
32. 猪八戒照镜子:(1)?外?是人。形容处境为难,里外上下到处都遭受到埋怨。 (2) 当面给他难看。
33. 猪八戒上阵:倒打一钯。比喻?承认自己的过失,反而倒咬别人一口。猪八戒常用倒打一钯的战术击败对手。
34. 猪八戒坐飞机:丑上?天。因猪八戒猪头人身,相貌丑怪。
35. 猪八戒挑个破包袱:要人没人,要货没货。
36. 观世音看见红孩儿:见财难舍。谓看见钱财即不忍心抛弃,而企图据为己有。 ---红孩儿即「圣婴大王」,为牛魔王、罗煞女(铁扇公主)之子,被观世音收服,为「善财童子」。
37. 西天路上的孙行者:劳苦功高。喻出了很大力,吃了很多苦,立了较高的功劳。
38. 唐僧肉:都想吃。西游记中唐僧是金禅子转世而生,谁吃了他身上一块肉,就可以长生不老,所以在取经途中的各种妖魔鬼怪都想吃他的肉。
39. 吃了唐僧肉:-长生不老
40. 唐三藏取经:好事多磨。喻美好的事情总在实现或成功之前常常会经历许多波折。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赴西天取经,或遇妖魔,或逢灾难,共历九九八十一难,才从西天取得真经返回中土。
41. 送走了猴子来了个姓孙的:-一样不好对付。喻人或事情难以应付。孙悟空是个石猴子,能七十二变,本领高强。
42. 一口气吹灭火焰山:口气不小。比喻人说话的气势很大。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的后脊梁——无能之辈(悟能之背)
孙行者却是个贩古董的——识货!识货!
老孙可是------好惹的主子!
这叫做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老孙比在前不同,烂板凳-----高谈阔论了.
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
你那里晓得,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16回)
我爷哑!好大蚊子------一口就叮了一个大疙疸!(21回)
酱瓜、酱茄、糟萝卜、醋豆角、腌窝蕖、绰芥菜----共排了七八碟儿
师父啊!你的故人,原是东来的和尚-------一伙强盗,十分凶狠
什么是谚语?什么是歇后语?
芝麻开花---节节高:形容日子越过越好.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形容提心吊胆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形容迷惑不解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形容有各种各样的办法解决问题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形容很随意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表明很清白
外甥打灯笼---照旧:原样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谚语和歇后语有什么不同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试比较下列例句:
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乙、弱肉强食
甲、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
乙、积重难返
甲、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
乙、后来居上
甲、捡了芝麻,丢掉西瓜
乙、因小失大
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乙、分道扬镳
甲、前怕狼,后怕虎
乙、畏首畏尾
甲、打破砂锅问到底
乙、刨根问底
甲、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
乙、一见锺情
以上各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为俗语,乙为成语。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从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稳定,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
这是俗语的主要内涵,就外延来说,它跟成语难免有交错的情况。俗语虽然以形象为主体,但也不排除精练;成语虽然以精练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成语虽然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但也有一些是由四个以上的字组成的;俗语句式虽然长短不齐,但也有少量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俗语虽然多为口语,但已广泛进入文学作品,甚至哲学、科技图书中也经常用到;而随着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成语在口语中也经常使用。这样,俗语跟成语,就可能互相渗透,存在着交错现象。如: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语→成语)
④习惯成自然(精练,五字,俗语→成语)
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练,七字,俗语← →成语)
俗语是口语型的,成语是书面语型的。这些语例,兼有俗语和成语的某些特点,看来俗语辞典、成语辞典都可以收录,好在这种情况并不算多。
俗语和成语,有时候也可能互相转化,并同时存在。例如:
①板凳没焐热← →席不暇暖
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儿← →投鼠忌器
③火烧眉毛顾眼前← →燃眉之急
④鸡蛋碰石头← →以卵击石
⑤鸡飞蛋打一场空← →鸡飞蛋打
⑥拉完磨杀驴← →卸磨杀驴
⑦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
⑧没喝过墨水← →胸无点墨
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饭← →因噎废食
⑩什么病吃什么药← →对症下药
①①一网打尽满河鱼← → 一网打尽
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
二,谚语和格言
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如:
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
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⑥金子碎了分量在
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⑨墨是可以磨浓的
⑩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①①人心齐,泰山移
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
①③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
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
甲,满招损,谦受益(书面语)
乙,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口语)
甲,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
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口语)
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面语)
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口语)
以上三组,严格地说,甲为格言,乙为谚语。但是,由于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进入了口语。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区分,而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存在一些交错现象
俗语中一部分为谚语,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语句,它们并没有总结知识经验,而只是表述一种情态。如:
①不认这壶酒钱
②不知道哪头炕热
③蝉曳残声过别枝
④横挑鼻子竖挑眼
⑤眉毛胡子一把抓
⑥起大早,赶晚集
⑦求爷爷,告奶奶
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⑨摇头不算点头算
⑩中看不中吃
①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①②走了穿红的,来了穿绿的
这一部分语句是描述性的,跟总结知识经验的谚语不同,而又无确定的术语,现在只是笼统地称为俗语,实在有必要把它跟谚语区别开来,给它一个确定的名称。
有的图书称之为“惯用语”,但所涉及的语言现象,却是“俚语”,如:背靠背、开夜车、乱弹琴、磨洋工、冤大头,等等。笔者以前在《俗语五千条》的前言中,曾用“熟语”来称呼描述性的俗语。熟语这一术语的定义,也不十分明确,有的辞典又把它当作高于俗语、成语的术语来使用,而它本身又跟“俗语”的读音近似,某些方言区甚至就是同音词,作为术语,自身有不足之处。再三斟酌,觉得不如用“俚语”来代替。
俚语,这个术语有时跟俗语相混,俚俗并称。这个“俚”,跟“乡里”之“里”有关,望文生义,也就是里人(乡下人)的意思。俚语常指带有方言色彩的土语。既然它有时跟俗语相混,而“惯用语”实际上又多指俚语,不如就借用“俚语”一词,来专指这些描述性的俗语。
四,歇后语、俏皮话
歇后语、俏皮话,基本上是同义词。歇后语是语言学上的术语,俏皮话是口头上的称呼。
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如:
①水仙不开花,装蒜(修饰词)
②猫哭耗子,慈悲(修饰词组)
③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不认自己人(修饰句子)
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饰成语)
⑤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修饰俗语本身)
有些成语,为了增强形象性,往往会转化成歇后语。
①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②金弹子打鸟,得不偿失
③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④磨道里走路,没头没尾
⑤螃蟹过河,七手八脚
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⑦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
⑧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⑨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
歇后语良莠不齐,有些歇后语内容和形象,均不见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语言垃圾,不宜滥用。有些常用的歇后语,形象较好,前后结合得比较紧密,已经跟谚语、描述性的俗语(俚语)近似。如:
①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前为形象,后为解释,经验之谈→谚语)
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③芝麻开花,节节高(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综上所述,谚语,俚语(描述性的俗语),歇后语,这三部分构成俗语的整体。俗语属于口语型的语句,与书面语型的成语、格言有所区别,它们是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两大系统。
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谚语虽然简单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
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这些歇后语都是什么意思?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不胜枚举。
谚语举例:
1,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2,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
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歇后语也是熟语的一种,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有谚语的作用。
歇后语举例:
1,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2,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3,岸上捞月——白费功夫
擀面杖吹火歇后语是什么意思
石板上的泥鳅——难钻动“动”应该通“洞”,理解了吧
石灰窑里打筋斗——空进白出走一趟这个也不难,进石灰窑后当然全白走出来
石头上放秤——过硬 “过”么就是称的意思,石头么当然硬~~~~
拾的麦打烧饼——卖一个赚一个
拾来的麦子卖馒头——干赚这两个意思一样,因为是捡来的嘛,当然不会亏本~~~~
有些如一楼说的,感觉不对~~~还有,这是个人理解,希望楼下不吝赐教
12生肖歇后语及解释
擀面杖吹火?—— 一窍不通。
擀面杖是实心儿的木棍儿,连一个能通气的窟窿眼儿也没有,所以拿擀面杖来吹火使得火更加旺盛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个歇后语包含两层意思,第一种是比喻对某方面外行,一点儿不懂。第二种是比喻思想一点儿也不开窍,不明白道理。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扩展资料
歇后语的类型:
一、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
1、水仙不开花——装蒜
2、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3、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2、谐音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
1、鼻孔里灌米汤—— 够受的
2、炒了的虾米—— 红人(仁)
3、揍鸡毛—— 壮胆(装掸)子
4、冬瓜皮做甑子—— 不争(蒸)气
导语:十二生肖是中华文化的`结晶,瑰宝。接下来跟大家探讨与之有关的歇后语吧和解释吧。
子鼠:
老鼠爬天平砣?自称。养鼠咬布袋。老鼠会藏半年粮。抱其猫勿会咬鼠。猴头老鼠耳。老鼠过街?喊打。
丑牛:
牛囝没穿鼻。牛牳养囝牛栏边,女人生囝棺材边。着牛面前读契(普通话:对牛弹琴)。牵牛相角。讲到皇帝牛牵去吃麦。
寅虎: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古训)。老虎网呆(虽坏)不咬囝,铁匠没打台囝刀。老虎挂素珠?慈悲。
卯兔:
兔子尾巴?不会长。好兔不吃窝边草。
辰龙:
吼吃龙过山,吼做会打单。做龙勿会上天?
巳蛇:
属蛇多心思。打蛇打七寸,擒贼要擒王。(老蛇)七都八吊就横路。蛇落竹筒节节难。双头蛇害死人。死蛇又臭命又长。死蛇活尾。走蛇弯弯弯,走虎走下山。
午马:
马命?该做。马过柴桥步步勼。使牛逐马?看见草齐迷。过桥须下马,过渡莫争船。马上是人,马下也是人。马跑千里着吃草。好马不吃回头草。
未羊:
羊死目不瞌。羊肉还没吃,抹着满身膻。
申猴:
猴戴帽不像人形。猴形猴状。做猴。猴股川?红皂。
酉鸡:
鸡不吃米?胲(素囊)里病。不贪鸡肝胗,为鸡扫鸡橱?闻鸡起舞,吃颂无苦。鸡屎落地也有三寸气。鸡上斤,囝上十。斤鸡马蹄鳖。鸡角囝斗大。蚱蜢撩鸡角。没毛鸡大格。
戌犬:
六月天逐犬不出门。打犬欺主人。输穷鬼,犬吠赖呆人。悻悻犬咬死人。犬藉虎威。虎落平阳乞犬欺。犬吃猪屎?尾症。犬嘴没饭粒施。
亥猪:
富人没大囝,穷人没大猪。猪牳打倒潘?照扣。猪八戒吃人参果。猪刣白讲价。庙里猪头?有主。吃大猪料,叫猪囝声。嘴挂猪牳场。山猪冒着人家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