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座右铭的由来?

2.崔瑗的介绍

3.文言文阅读崔瑗字子玉

4.行之有恒自芬芳 ——读崔瑗的《座右铭》

座右铭汉崔媛原文带拼音版_座右铭汉崔瑗拼音版

崔媛的座右铭翻译为:房屋高大众多,必定弄浊了你的纯真。金子和宝贝满堂,将会弄乱你的精神。美味带来灾祸,美女将使你身危。想要高爬反而坠落下来,想要发财结果却更贫穷。控制感情,堵塞欲望,是老子所珍重的。周庙里的铭文,为孔子所遵守。你的口一定要谨慎,不违逆当时的社会,把光荣和尘浊同样看待。不要说人处于静寂之中,人家就不知道你。不要说你处于暗室,就可胡作非为。应该把独处与同人群共处一样看待。见着幸福,不要抢先去取得,这样就不会与祸患为邻。保持清虚玄静和质朴的本色,不要违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准则。经常像面临深渊那样戒慎恐惧,始终如一地保持自己的纯真。

东汉书法家崔瑗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几年后,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崔瑗自知因一时鲁莽起大祸,吃足苦头,就作铭(文体的一种)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

座右铭的由来?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藏”的译文: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

一、出处

出自东汉崔瑗所作铭文《座右铭》。

二、原文节选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三、原文节选译文

不要议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夸说自己的优点。

施恩惠给别人,千万不要记在心里;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可忘记。

世俗的虚名,不值得羡慕;只有”仁”才是做人的根本法则。

做任何事情前,心里觉得安适,觉得不惭愧,然后才去做,别人的毁谤难道能中伤你吗?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座右铭》是东汉崔瑗所作铭文,经常放在座位右边,故称“座右铭”。崔瑗的兄长崔璋,崔瑗手刃仇敌后逃命,后被赦免,所以崔瑗作此铭来警醒自己。

二、赏析

崔瑗《座右铭》共20句,100字。全文的基调是抒发作者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和基本立场。每两句表达一层意思,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作者的人生态度,也体现了当时比较普遍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有的直到现在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值得重视。

三、作者简介

崔瑗,生于公元77年,字子玉,汉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父亲是东汉著名文学家崔骃。崔瑗善文辞,尤擅长书、记、箴、铭,以文章显名于世。幼年时父亲去世,他锐志好学,继承父业。通晓天文、律历、数术、京房易传,受到众多学者的推崇,与马融、张衡友谊很深。

百度百科-座右铭 (东汉崔瑗所作文言文)

崔瑗的介绍

关于“座右铭”一词的来历,有两种不同的传说。  一种传说是这样的:宋朝时有个叫吴介的人很喜欢史书。史书中记载的可以吸取经验教训的事,他都抄下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称之为“座右铭”。铭就是刻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业或警惕自己的文字。时间长了,他家连墙上、窗上都贴满了警句、格言。以后就慢慢地传开了。“座右铭”的内容也不仅仅是可以借鉴的往事,形式也不仅仅是限于放在座位的右边了。  另一种说法是有关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  据古书记载,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死了,齐国人为了纪念他,就给他造了一个庙堂。庙堂里摆设了好多祭器,其中有一种很特别的装酒的器皿。它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把液体装进一半就直立起来。这种酒具叫“欹(qī)器”。  有一天,孔子带着学生到庙里来朝拜,看到了欹器。孔子于是对学生们说:“欹器空着的时候就倾斜,把酒或水倒进去,到一半的时候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了就又会倾斜。所以过去齐桓公总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自己决不可以骄傲自满。自满就好比欹器里装满了水,必然要倾斜倒覆。”说完,他就让学生取来水倒进欹器。果然一切正如孔子所说的一样。孔子又对学生说:“读书也是一样,谦受益,满招损。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回到家里,孔子也请人做了个欹器放在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自己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满足。以后,欹器被刻在金属上的文字所代替,放在自己座位旁。后来人们挂在书房里的铭文也并不都是金属戒训文字,还包括许多格言,警句;大多数人也不再用金属,而是使用书法条幅来代替了。  “座右铭”这个词一直用到今天,词义也扩大为“信条、准则、追求”等。如:“这种事我是不会过分计较的,‘淡泊名利’是我的座右铭”。

文言文阅读崔瑗字子玉

崔瑗,字子玉,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东汉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学者。书法方面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撰有《草书势》,文见《晋书》卷三十六《卫恒传》。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唐张怀瓘《玉堂禁经》:“八法(书法的基本笔法)起于隶字(今楷书)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钟繇)、王(王羲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草圣”张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三国时魏人韦诞称其“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即书体非常浓密,结字精致美妙。 文学方面,《后汉书》本传(卷五十二)记载他撰写的各种文体五十七篇,亡佚颇多,严可均辑录《全后汉文》中的作品已不足一卷(见卷四十五),今存者以收入《文选》卷五十六的《座右铭》最为有名。 治学方面,曾与著名学者贾逵、马融、张衡等问学或交游,精通天文、历法、京房易学,后来又从东郡发干县狱吏学习礼学,可谓“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 崔瑗父亲崔骃、儿子崔寔 、侄子崔烈都是著名的学者,《后汉书·崔骃传》称:“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可惜存世之作不多,以致各种文学史著作很少论及,近年出版的《剑桥中国文学史》用较大篇幅介绍了崔氏家族的文学成就,值得注意。

行之有恒自芬芳 ——读崔瑗的《座右铭》

1. 《子罕辞玉》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子罕辞玉》,回答4~6 题.(10分)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诸:故:5.说说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6.你认为子罕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参考答案:4.诸:相当于“之于”.故:所以.5.我把不贪(钱财)看作宝物,你把玉看作宝物.如果你把玉给了我,咱们两人就都丧失了自己的宝,不如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6.子罕是一个廉洁、不贪钱财、十分珍视自己良好品德的人.。

2. 王拱辰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供参考: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

原名拱寿,十九岁时考取进士第一名,仁宗赐名“拱辰”。任怀州通判,直集贤院,历任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

庆历元年(1041)为翰林学士。 契丹使者刘六符曾对贾昌朝说“:一条界河有什么险要可言?乘一叶小舟就可以渡过来,将士们投下马鞭就可以填平。

或者,挖掉河堤,做十万个装满沙土的袋子放在上游,随时都可以打通道路。”仁宗将这一问题同拱辰讨论,拱辰说“:打仗总是要搞阴谋的。

对方果然能这么办,不应该告诉我们,这必然是在说大话。设置险阻保卫国家,先王就是这样干的,祖宗也是利用险要地形抵御敌人的。”

不久,契丹又派刘六符来,要求宋割让关南十县,并指责当年太宗伐燕是无理取闹,师出无名。全朝廷上下都不知该怎样对答才好。

拱辰说“:当年王师征河东,契丹既已同我们互通往来,却又袭击石岭关以支援河东反贼。太宗生气,于是回师伐契丹,怎能说没有道理?”于是写回书说:“先有石岭关的交锋,后来才有蓟门之役。”

契丹得到答复后,恢复了和好。仁宗高兴地对大臣们说“:若不是拱辰熟悉历史,还真难答复啊。”

拱辰又代理开封知府,任御史中丞。夏竦当上了枢密使,拱辰说:“夏竦主持西部边务时,没有什么建树,无功而还。

现在让他主持国家的两大最高军、政机构之一,怎样表率天下?”因而同皇帝当面争执,言辞激烈。皇帝没有想通,陡然起身,拱辰上前牵住他的衣角。

皇上最后听了他的话,夏竦离职。又说:“滕宗谅在庆州所作所为违背了法度,而仅仅降级调任虢守,恐怕以后边臣都会像他一样了。

应该施以重罚。”皇上没有听从,他就请回家,请求降职降级。

于是皇上将滕宗谅调到岳州,命令拱辰继续负责原先的工作。拱辰拜见皇帝时,皇帝说“:你们这些参谋官,各陈己见就可以了,不要以为朝廷没有纳你们的某一建议就是压制你们,而轻易地离职,沽名钓誉。

从今以后你们觉得应该说的,就尽量说出来,不要有所回避。” 僧绍宗以铸佛像为名欺骗老百姓,京城居民争相将金子投入炼炉中,后宫也出钱帮助他。

拱辰说“:西部连年派兵驻守,我们却将财费用于不该用的地方,这会导致军心动摇,引起民怨。”皇上就下令禁止了僧绍宗的这一活动。

苏舜钦在进奏院时宴请宾客,王益柔醉作《傲歌》,拱辰劝苏的下属鱼周询、刘元瑜举报这件事。结果苏、王被贬谪到远方,一起宴会的人都被驱逐到地方上去了。

当时执政大臣是杜衍、范仲淹,他们对传统规章制度多有改革,拱辰的朋友感到不安。舜钦、益柔都是范仲淹推荐提拔上来的,舜钦又是杜衍的女婿,因此,拱辰借这个机会搞翻了这批人,当时舆论很是瞧不起拱辰的为人。

后又以翰林学士身份代理三司使。因为推举富民郑旭不当,出任郑州知州,又先后迁任澶、瀛、并三州。

几年后归来,任学士承旨兼侍读。皇上在迩英阁存放《太玄经》和占卦用的蓍草,对拱辰说“:我常研读这些。

你也了解这些吗?”拱辰作了回答,并说:“希望陛意儒家的经典《六经》,再以记录历代兴衰盛亡的史书为就够了,这些杂书不足以为学。” 至和三年(1056),重新任三司使。

出使契丹,与契丹主在混同江会面,一块儿饮宴钓鱼。契丹主每次钓到鱼,必定替拱辰斟酒,亲自弹奏琵琶助酒兴。

又对其丞相说:“这位是南朝的少年状元,考取翰林十五年了,因此我要特别厚待他。”回来后,御史赵扌卞认为他的行为不合礼制“:他日契丹使者如果以此为例来要求我们,我们又怎样拒绝呢?”湖南转运判官李章、潭州知州任颛贱价强买死商人的珠宝,罪行败露后被抓,拱辰将全部珠宝都贿赂给了后宫,赵扌卞也一并弹劾这件事。

改任宣徽北院使,赵扌卞说:“宣徽之职位,本来是给有功勋的人的,只有前任执政大臣和节度使才能获得此职位,拱辰怎么能污辱这一职务呢?”于是让他以端明殿学士身份知永兴军,先后主管泰、定二州、河南大名府,累官至吏部尚书。 神宗即位后,照资格拱辰应转任仆射,欧阳修以为仆射是宰相级别,不应按资排辈,只任命他为太子少保。

熙宁元年(1068),又召他回来任北院使。王安石任参知政事,讨厌他老同自己作对,趁两位宰相有事之机,赶他去管应天府。

八年(1075),入朝见皇帝,任中太一宫使。 元丰初年(1078),转任南院使,赐给他金方团带。

再次判大名,改任武安军节度使。三路长官编制老百姓的户籍建立保甲制度,天天招集百姓训导,禁令苛刻急躁,老百姓往往被逼去做盗匪。

郡县官隐瞒这些情况,不敢上报。拱辰毅然上书指责其弊端“:不仅仅老百姓的物质利益大受损害,而且耽误他们的务农时间,这是在用法律来迫使他们犯罪。

他们逐渐演化为大盗的征兆已经可以看出来了。纵然不能全部废除这些办法,也应该让那些最穷苦、承受能力最差的百姓免于受害,缓和一下形势。”

当权者指责拱辰抗拒新法,拱辰回答说:“这是老臣在尽忠报国啊。”接连上奏不停。

皇帝醒悟了,于是第五等户得以免受其害。 哲宗即位,迁任彰德节度,加封检校太师。

这年死去,终年七十四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懿恪”。

3. 文言文阅读 谢尚,字仁祖

1谢仁祖①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②。

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③。

"仁祖曰:"坐无尼父④,焉别颜回?"「注释」①谢仁祖:谢尚,字仁祖,官至镇西将军、豫州刺史。②谢豫章:谢鲲,字幼舆,曾任豫章太守。

③一坐:所有在座的人。坐,同"座".④尼父:指孔子,孔子被尊称为"尼父".父:古代男子的美称。

「译文」谢仁祖(谢尚)八岁的时候,父亲谢豫章(谢鲲)带着他送客。此时谢仁祖已经是聪明颖悟,应答敏捷的上流人才了。

大家都在赞扬他,说道:"少年是坐中的颜回呀。"谢仁祖答道:"坐上没有孔子,怎么能区别出颜回呢?"2讲的是吴兴太守张玄之八岁那年,掉了牙齿,前辈贤达知道他聪颖异常,故意戏弄他说:“你嘴里为什么开了个狗洞?”张玄之应声回答说:“正是为了让你们这样的人从这洞中出入。”

4. 关于汉代崔瑗的史料

传记:(一) 瑗,字子玉,骃子。

年四十,始为郡吏,坐事系东郡发干狱,释归。辟度辽将军邓骘府,骘诛坐免。

复辟车骑将军阎显府,顺帝初,显诛,又坐免。后举秀才,除汲令。

汉安初,迁济北相,被劾,征诣廷尉,免。有《集》六卷。

传记:(二) 崔瑗字子玉,早孤,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年十八游学京师,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

主儒宗之。与扶风马融、南阳张衡特相友好。

年四十余,始为郡吏。以事系东郡发干狱。

狱掾善为《礼》,瑗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其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

后事释归家。 后辟车骑将军阎显府。

时阎太后称制,显入参政事。先是,安帝废太子为济阴王,而以北乡侯为嗣。

瑗以侯立不以正,知显将败,乃谓长史陈禅曰:“中常侍江京、陈达等,得以嬖宠惑蛊先帝,遂使废黜正统,扶立疏孽。少帝即位,发病庙中。

今欲与长史君共求见,说将军白太后,收京等,废少帝,引立济阴王,必上当天心,下合人望。若拒违天意,久旷神器,则将以无罪并辜元恶。

此所谓祸福之会,分功之时。”禅犹豫未敢从。

会北乡侯薨,孙程立济阴王,是为顺帝。阎显兄弟悉伏诛,瑗坐被斥。

门生苏祗具知瑗谋,欲上书言状,瑗闻而遽止之。时陈禅为司隶校尉,召瑗谓曰:“第听祗上书,禅请为之证。”

瑗曰:“此譬犹儿妾屏语耳,愿使君勿复出口。”遂辞归,不复应州郡命。

久之,大将军梁商初开幕府,复首辟瑗。以疾固辞。

岁中举茂才,迁汲令。在事数言便宜,为人开稻田数百顷。

视事七年,百姓歌之。 汉安初,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共荐瑗宿德大儒,从政有迹,不宜久在下位。

由此迁济北相。时李固为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书礼至殷勤。

岁余,光禄大夫杜乔为八使,徇行郡国,以臧罪奏瑗,征诣廷尉。瑗上书自讼,得理出。

会病卒,年六十六。 瑗高于文辞,尤善为书、记、箴、铭,所著凡五十七篇,诸能为文者皆自以弗及。

瑗爱士,好宾客,盛修肴膳,单极滋味,不问余产。居常蔬食菜羹而已。

家无担石储,当世清之。 简介: 崔瑗,东汉书法家。

字子玉,涿郡安平人。官至济北相。

善章草,师法杜操,韦诞称其书:“书体甚浓,结字工巧,时有不及。”西晋卫恒《四体书势》称其学杜操“甚得笔势,而结字小疏”。

唐代张怀瓘《书断》评谓:“点画之间,莫不调畅。”南宋陈思《书小史》称其书:“师法杜度,媚趣过之,点画精微,神变无碍。

利金百炼,美玉天资,可谓冰寒于水。”与杜操并称“崔杜”。

开后世所称章草之先河。 张芝曾学其书法。

著有《草书势》。 其《座右铭》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己纲。

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藏。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星鄙夫志,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5. 文言文:《崔枢》的阅读答案

简答题:

海外商人对崔枢提出什么要求?

为什么崔枢把珍珠放入棺材中?

官差为什么到毫州来追捕崔枢?

汴京的长官为什么想委任崔枢为官署中的佐助人员?

选择题:

选出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与“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中“见”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D.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

B. 宝之至宝也,敢以奉君王必无人,臣愿奉壁往使

C. 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D. 伺无人,置于柩中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并勘珠所在”中“所”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 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

C.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汴帅王彦谟奇其节”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成以其小,劣之

B.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 斫其正,养其旁条

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崔枢安贫乐道,我行我素

B. 崔枢重信守诺,自律守法

C. 崔枢重义轻利,品德高洁

D. 崔枢不吝金玉,志行高尚 选择题:

A

B D

A

C

译文:

崔枢应举进士,在汴京寄居半年,与一位行商同住那里。那个行商得了病,病情已经很重。他对崔枢说:“感激您照顾我,不因我是外族人而轻视我。现在我的病看来是好不了啦,我们外族人重视土葬,倘若我死了您能安葬我吗?”崔枢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时)行商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钱。得到它,即使是滚烫的水、炽热的火,也敢去践踏。它是宝物中最珍贵的宝物,请允许我冒昧地把它赠送给您。”崔枢接受了宝珠,(心里) 说:“我不过是一个进士上,奔走于州邑间来养活自己,怎么能忽然收藏这样的奇异的宝物呢?”等到没人的时侯,崔枢就把宝珠放在棺材中,连同商人的遗体埋葬在田野里。

之后过了一年,崔枢行于毫州,听说有个外族人从南方来寻找她死去的丈夫,同时查问那颗宝珠的下落,向官府陈述,并且说宝珠一定被当时那个秀才崔枢所占有。于是官府派人到毫州来追捕崔枢。崔枢说:“如墓穴不被盗墓人挖掘,宝珠一定不会落到别人手里。”于是打开棺材,得到了那颗宝珠。

汴京长官王彦谟对崔枢高洁的节操感到惊奇,想让他做为官署中佐助人员,崔枢不同意。第二年科举考试崔枢被录取,最终掌管选取文士的大权,并有为官清廉的美名。

6. 文言文阅读 周书 柳桧传原文及翻译

《周书 柳桧传》

柳桧字季华,秘书监虬之次弟也。性刚简任气,少文,善骑射,果于断决。年十八,起家奉朝请。居父丧,毁瘠骨立。服阕,除阳城郡丞、防城都督。大统四年,从太祖战于河桥,先登有功。授都督,镇鄯州。八年,拜湟河郡守,仍典军事。寻加平东将军、太中大夫。吐谷浑入寇郡境,时桧兵少,人怀忧惧。桧抚而勉之,众心乃安。因率数十人先击之,溃乱,余众乘之,遂大败而走。以功封万年县子,邑三百户。时吐谷浑强盛,数侵疆埸。自桧镇鄯州,屡战必破之。数年之后,不敢为寇。十四年,迁河州别驾,转帅都督。俄拜使持节、抚军将军、大都督。居三载,征还京师。

时桧兄虬为秘书丞,弟庆为尚书左丞。桧尝谓兄弟曰:「兄则职典简牍,褒贬人伦;弟则管辖群司,股肱朝廷。可谓荣宠矣。然而四方未静,车书不一,桧唯当蒙矢石,履危难,以报国恩耳。」顷之,太祖谓桧曰:「卿昔在鄯州,忠勇显著。今西境肃清,无劳经略。九曲,国之东鄙,当劳君守之。」遂令桧镇九曲。寻从大将军王雄讨上津、魏兴,平之,即除魏兴、华阳二郡守。安康人黄众宝谋反,连结党与,攻围州城。乃相谓曰:「尝闻柳府君勇悍,其锋不可当。今既在外,方为吾徒腹心之疾也,不如先击之。」遂围桧郡。郡城卑下,士众寡弱,又无守御之备。连战积十余日,士卒仅有存者,于是力屈城陷,身被十数创,遂为贼所获。既而众宝等进围东梁州,乃缚桧置城下,欲令桧诱说城中。桧乃大呼曰:「群贼乌合,粮食已罄,行即退散,各宜勉之!」众宝大怒,乃临桧以兵曰:「速更汝辞!不尔,便就戮矣。」桧守节不变。遂害之,弃尸水中。城中人皆为之流涕。众宝解围之后,桧兄子止戈方收桧尸还长安。赠东梁州刺史。

译文:

柳桧,字季华,秘书监柳虬的第二个弟弟。性格刚强直率,处事纵任意气,缺少文才,善于骑射,果敢有断决。年纪十八岁时,从家中征召出来任奉朝请官职。为父亲守孝期间,哀伤过度,瘦瘠如骨骸支立。守丧期满除服后,任阳城郡丞、防城都督。大统四年(公元538年),跟随北周太祖(宇文泰)在河桥作战,因为先登上城墙而立有功劳,被授予都督官职,镇守鄯州。大统八年(公元542年),被任命为湟河郡守,仍然掌管军事。不久加授平东将军、太中大夫的官职。吐谷浑入侵湟河郡边境,这时柳桧兵少,心怀忧惧之情。柳桧抚慰并勉励他们,众人的心才安定下来。于是率领数十人先攻击敌军,吐谷浑军队溃败混乱,剩下的部队乘胜进攻,于是敌人大败而走。柳桧因这次功劳被封万年县子,食邑三百户。这时吐谷浑强盛,多次侵犯边境。自从柳桧镇守鄯州,每次作战必定击破入侵之敌。数年之后,吐谷浑不敢再入侵。大统十四年(公元548年),柳桧改任河州别驾,转任帅都督。不久被任命为使持节、抚军将军、大都督职位。过了三年,被征召返回京师。

这时柳桧的兄长柳虬做秘书丞,弟弟柳庆做尚书左丞。桧曾经对兄弟们说:“哥哥主管文书,,品评选拔人才;弟弟管理各部门,辅佐朝廷。可以说荣耀了。然而四方没有平静,国家还未统一,我柳桧唯有冒着流箭飞石,到危险的地方去(指作战),来报答国家的恩德。”不久,宇文泰对柳桧说:卿过去在鄯州时,忠诚勇敢,显扬昭著。如今西部边境安定天平,无需劳驾你经营治理。九曲,是国家东部边境,当劳驾你镇守它。”于是下令柳桧镇守九曲。不久跟随大将军王雄讨伐上津、魏兴。平定了这两个地方后,立即被任命为魏兴、华阳两个郡的太守。安康人黄众宝谋反,联合党羽,攻围州城。于是这些人相互说:“曾经听说柳府君勇猛强悍,他的锋芒不可阻挡。如今既然他在外面,与其将来让他成为我们这些人的心腹之患,不如先攻击他。“于是包围了柳桧的郡。郡城城墙低矮,士兵少而弱,又没有作防御的准备。连续作战经过十多日,士卒活下来的很少了,于是力竭而城池陷落,柳桧身被十多处创伤,被盗贼抓获。不久黄众宝等人进而包围东梁州,于是绑着柳桧到城下,想让柳桧劝说城中投降。柳桧于是大声呼喊:“这群盗贼只是乌合之众,粮食已经吃光了,马上要撤退逃散了,各位要努力守城啊!”黄众宝大怒,于是来到柳桧身边用武器威胁他说:「赶快改掉你的话!不然,就杀掉你。“桧坚守节操不作改变。于是黄众宝了他,把尸体抛弃在水中。城中之人都为柳桧流下眼泪。黄众宝解围之后,柳桧哥哥的儿子止戈才收了柳桧的尸体回长安。柳桧被追赠为东梁州刺史。

7. 关于汉代崔瑗的史料

传记:(一)

瑗,字子玉,骃子。年四十,始为郡吏,坐事系东郡发干狱,释归。辟度辽将军邓骘府,骘诛坐免。复辟车骑将军阎显府,顺帝初,显诛,又坐免。后举秀才,除汲令。汉安初,迁济北相,被劾,征诣廷尉,免。有《集》六卷。

传记:(二)

崔瑗字子玉,早孤,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年十八游学京师,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主儒宗之。与扶风马融、南阳张衡特相友好。

年四十余,始为郡吏。以事系东郡发干狱。狱掾善为《礼》,瑗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其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后事释归家。

后辟车骑将军阎显府。时阎太后称制,显入参政事。先是,安帝废太子为济阴王,而以北乡侯为嗣。瑗以侯立不以正,知显将败,乃谓长史陈禅曰:“中常侍江京、陈达等,得以嬖宠惑蛊先帝,遂使废黜正统,扶立疏孽。少帝即位,发病庙中。今欲与长史君共求见,说将军白太后,收京等,废少帝,引立济阴王,必上当天心,下合人望。若拒违天意,久旷神器,则将以无罪并辜元恶。此所谓祸福之会,分功之时。”禅犹豫未敢从。会北乡侯薨,孙程立济阴王,是为顺帝。阎显兄弟悉伏诛,瑗坐被斥。门生苏祗具知瑗谋,欲上书言状,瑗闻而遽止之。时陈禅为司隶校尉,召瑗谓曰:“第听祗上书,禅请为之证。”瑗曰:“此譬犹儿妾屏语耳,愿使君勿复出口。”遂辞归,不复应州郡命。

久之,大将军梁商初开幕府,复首辟瑗。以疾固辞。岁中举茂才,迁汲令。在事数言便宜,为人开稻田数百顷。视事七年,百姓歌之。

汉安初,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共荐瑗宿德大儒,从政有迹,不宜久在下位。由此迁济北相。时李固为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书礼至殷勤。岁余,光禄大夫杜乔为八使,徇行郡国,以臧罪奏瑗,征诣廷尉。瑗上书自讼,得理出。会病卒,年六十六。

瑗高于文辞,尤善为书、记、箴、铭,所著凡五十七篇,诸能为文者皆自以弗及。瑗爱士,好宾客,盛修肴膳,单极滋味,不问余产。居常蔬食菜羹而已。家无担石储,当世清之。

简介:

崔瑗,东汉书法家。字子玉,涿郡安平人。官至济北相。善章草,师法杜操,韦诞称其书:“书体甚浓,结字工巧,时有不及。”西晋卫恒《四体书势》称其学杜操“甚得笔势,而结字小疏”。唐代张怀瓘《书断》评谓:“点画之间,莫不调畅。”南宋陈思《书小史》称其书:“师法杜度,媚趣过之,点画精微,神变无碍。利金百炼,美玉天资,可谓冰寒于水。”与杜操并称“崔杜”。开后世所称章草之先河。 张芝曾学其书法。 著有《草书势》。

其《座右铭》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己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藏。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星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8. 刘挚字莘老文言文阅读答案

刘挚,字莘老,永静东光人。儿时,父居正课以书,朝夕不少间。或谓:“君止一子,独不可少宽邪?”居正曰:“正以一子,不可纵也。”

译文及题目供参考:

刘挚,字莘老,永静东光人。小时候,父亲刘居正亲自教他读书学习,从不曾间断。有人说:“你只有这一个儿子,就不能稍微放宽松点吗?”刘居正说:“正因为只有这一个儿子,才不能放纵他。”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作为崔瑗的《座右铭》中绾结全篇的句子,用语简单,表意明了,阐释的道理却深刻:抱定善心,在正确的道路上持之以恒,生活就不会太黯淡,人生就不会太落寞,生命的底色就不至于太灰暗。

《座右铭》是东汉文学家崔瑗用五言体写的一篇短文,篇幅不长,但文章的意涵却十分丰富,阐发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道理不仅影响了当世之人,对活在当下者仍然具有启迪心智的导引作用。座右铭是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

一百字的短文,如果按照文学的标准观照,不论是辞藻篇章,还是技法都算不上精品。但是,撇开形式的,单从内容的角度审视,短篇阐释的处世哲学仍然具有警示的意义。“文以载道”,此中之道可以是外在的社会世情,也可以是内在生命本体的自我观照。总览全篇,其蕴涵的道理很好地把两者融合在一起。趋利避害是世人普世性的心理诉求。正是这样,人们往往只取对自己有益的一面,舍弃不利的一面。殊不知,置身在红尘大网之中,没有永远的儿,也没有永远的倒霉蛋。一时的穷或达,并不说明一辈子都一成不变。对普罗大众来说,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行走于世时,才不至于因为暂时的顺逆而搅扰了心绪。

相生相克、相生相谐当是世间万物存在的普遍性规律,只不过有的表现明显而容易被人知道,有的因为隐含而不易发觉罢了。世情如此,人生无异。就一个人而言,优点与缺点、施人与受施、赞誉与谤毁、名与实、柔与刚是互为矛盾,而又相互依存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客观性的存在,没有谁可以游离于外。所以,面对无法改变的既定存在,每一个人都应该理性地面对,坦然地处理各种关系。崔瑗经历牢狱之灾,痛定思痛之后,自省自我,付诸文字,才有了经典的《座右铭》。作为一种文体,铭的写作应遵循共性特征——记功德,使传扬于后世;表誓戒,求闻达于当代;而座右铭因为是写给自己看的,一般是写作者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所以就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简单而言,座右铭含括的内容有两点值得重视:做人的准则和做人的方式。以此观照《座右铭》,看看作家针对这两点是如何对自己进行劝诫的。前四句,“人”与“己”、“施人”与“受施”对举,分别以“无道、无说”、“勿念、勿忘”相陈,意在申说在寻常生活中不彰人丑、不揭人短,不夸己美、不扬己长;受人点滴之恩,当铭记于心,施人恩泽,不当长挂嘴边——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以这种大度从容之态与人交往,才不至于“心为形役”。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这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文中“惟仁为纪纲”句足见作者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的;而“世誉不足慕”句包含的思想与庄子在《逍遥游》中的“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人生短短几十年,牵绊身心的东西很多,如果能够做到誉不足喜,毁不足悲,淡然面对得失、荣辱,也许就没有太多的烦恼与忧愁。陶潜在《神释》篇中所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人生境界,要真正抵达,需要的是智慧和胸襟。虽然理论的境界憧憬与现实还有一定的距离,有了方向,并朝这个方向努力,就不至于迷失自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游走尘世,难逃“名利”加持。如何在纷纷扰扰中给自己减刑,尽量活出一份轻松,考量的是智慧。“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天定人命”带有唯心的色彩,但有时候还是具有一定的道理。没有付出而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似可得一时之风光,但“上帝为你打开一扇门时,肯定会关起一扇窗子”。明白了这些,在名利面前就懂得如何取舍。“大道至简,大智若愚。”难得糊涂,有时候也是人生的智慧。不过于精于世道,专于人情,守住自己的那份古拙,似靖节般“守拙归园田”,在自己的精神园囿中精耕细作,虽做不到“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心向往而为之,就不至于身心俱疲。

丛林法则的过滤是残酷的,弱肉强食古已有之。古往今来,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是老子反复强调的思想。作为群体性的社会生物,人在自己的轨迹上滑行时不可避免地与周围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种牵连中,不对等是客观存在的。这种不对等要么是身份地位上的,要么是财富权势上,要么是体格上的。不论是处于强势的位置,还是处于弱势的地位,该如何处理强与弱的关系,决定了生活和社会的和谐度。老子有言:“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正是受老聃思想的启发,才有了“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柔弱是立身之本,取生之道,刚强反而易遭不测——思想对自我行为的约束。从“惟仁为纲纪”到“老氏诫刚强”不难看出,崔瑗是深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的。儒家思想侧重于内在,强调的是生命个体自我内心的修炼与调养,是以如何做人为准则和核心;而道家思想偏向于外,讲求的是做人的方式、方法。这种一外一内、一表一里相互叠加、映衬,然后进行内化,把高深莫测的哲学思想、道德融化贯通为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生活在尘世,处理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而独立的生命个体,在摆渡人生时更要协调和外在的我与内在的我的关系。唯其如此,人生百年才不会有太多的落寞与悲戚。这正是后四句所要传递的思想。人生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从呱呱坠地到青烟一缕,来于自然,归于大化,结果都是一样,不一样的是对过程的耕耘。

人生就是家居、出门和回家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中与世事风物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更多时候都是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一个人去处理内在和外在、我与非我的关系。纷纷扰扰,千头万绪,要不出现“剪不断,理还乱”的困局,确立人生行事的标杆,沿着指引的方向前行,至关重要。也只有只有,才不至于出现“遂迷,不复得路”的危局。从这一点看,崔瑗的《座右铭》所蕴之道,对当下还是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认真品读: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惟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

(安徽省皖西经济技术学校陈士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