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句子专项训练答案_六年级上册语文句子专项
1.六年级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
2.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要好点的)
3.(统编教材)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背诵专项》课件
4.读最后一句话,联想生活经验想开去,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怎样的结,又是如何解?
小学生多音多义字口诀
小学语文关联词复习
小学语文归类复习
小学成语专项训练
小学句子专项训练
小学修辞手法练习
古诗及日积月累
——是哪个?
六年级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
1.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 yì ), “诣”的意思是 (拜访) ;为设果( [wèi] ),是 为 设果;儿应( yìng )声答曰( yuē )。
2、“惠”通字是( 慧 ),“甚聪惠 ”是说杨氏子 (十分聪明) 从文中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二、《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成语(高山流水) 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钟子期) 是(俞伯牙)的知音,从(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这两句可以看出。
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知音难觅)
3、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音难觅)人们把知音比作(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的人。
4、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的:(即使自己有再高的造诣,但是没有了真正了解自己的人,那也没什么意思)
三、《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理解词语意思
诲:教导 惟: 只 援:引,拉 俱:一起
“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出现多次,我知道在“之” 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 (的) ,惟弈秋之为听是指 (弈秋的教导) :
思援弓缴而射之是指 (天鹅) ;是虽与之俱学是指 (他,指前一个人) 。
2、理解句子的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3、回答问题
那你知道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因为后一个人没有认真听弈秋的教导,所以学不好。我从他身上明白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四、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去人近 :离人近 及日中 :到了中午 孰 :谁 为汝 :你 多知 :知识渊博 乎
为”是多音字,文中的“为”如:此不为读( wèi )孰为读( wéi )。
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
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不能判断)
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两小孩辩斗的原因: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是一儿认为原因是:远者小而近者。一儿认为原因是:近者热而远者凉。
3、科学知识。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 (相等的)
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误差)。
2. 六年级语文简单的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简单 的 急需 谢谢(一)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守以卑者 ( )
(2)博闻强记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3. 周公要告诫儿子的是: (用原句回答)
4. 读了本文,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1)谦卑(2)强大
2、不谦虚谨慎而失去天下,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
3、子无以鲁国骄士
4、一个人,不管身份、地位如何,都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
(二)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食马者 ( )
(2)力不足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3. 概括前两个段落的大意。第一段: ;第二段:
4.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参考答案
1、(1)同“饲”,喂养(2)充足
2、拿着马鞭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呀!”
3、第一段: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4、世上不是没有人才,要害在于首先要有识才之人
(三)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阅十余岁 ( )
(2)是非木柿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3.“以为顺流下矣”表现了僧人的什么特点?
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1)经过(2)这
2、到河里去寻找那两个石兽,竟然没有找到
3、“据理臆断”,想当然
4、凡事不可只凭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地做出判定
3.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⑴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能得到老虎吗?
⑵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吕将军功名日益增长,不能不好的待他。
7.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3分)
答:前:看不起,认为他没文化只会打仗。后:看到吕蒙的知识比以前好多了,就对他十分客气十分敬重了。
8.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3分)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答:是个知错就改,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人,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就补充,很让人佩服!
问问加点的字是什么?
4.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1.解释加点词: ⑴蛛语蚕曰 语: 对……说⑵蚕妇操汝入于沸汤 汤: 热水2.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我固自杀 固: 本来汝心之固 固:顽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原句: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译句: 正好用它来自杀,不也愚蠢吗?
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然 则 其 巧 也 /适 以 自 杀/ 不 亦 愚 乎 5.蚕答蛛的话运用了 写作手法,表现了蚕怎样的感情? 答:甘愿牺牲, 无私奉献6.读了本选文,你必会想到唐代诗人李商隐关于春蚕的千古名句,该诗句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⑴ 凡得学者 得: 能够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得: 得到⑵ 吾徒相教 徒: 白徒以有先生也 徒: 只2.将文中画线句子译为汉语。 原句: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译句: 这个孩子如果有志向,我白教他,不收学费。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 无私相教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勤奋好学
5. 语文古文练习题1.“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前人之述备,指的应该是:唐贤今人对于岳阳楼所做的诗词歌赋中的介绍,不是要他(范)写一篇文章来技术这件盛事么!所以借题发挥表达自己“不已物喜,不已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也表达对滕子京的劝勉和规简之意!岳阳在宋代的时候叫做巴陵,该句的意思是,岳阳的胜景集中在洞庭湖上,而岳阳楼雄踞洞庭湖边,站在岳阳楼上,洞庭胜景一览无余.我去过岳阳楼,真实感受确实这样“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吞”二字形象地写出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壮阔气象,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人格化了.且气势非凡,表现了洞庭湖所集中展现的“巴陵胜状”.“衔”字从空间格局上写,“吞”从气势动作上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之大,水域之广.。
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练习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 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要好点的)
1 复习资料语文的复习资料(句形转换)加精啊
六年级复习资料(转换句式) 转换句式
1、 这是真理。(改为反问句)
2、 多得些知识决不是一件坏事。(改不肯定句)
3、 这件事我一定要做。(调换顺序,意思不变)
4、 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改为“被”字句)
5、 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改为“被”字句)
6、 又短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改为陈述句)
7、 是不是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改为陈述句)
8、 多读多练,作文会进步。(用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
9、 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很自私,算不上好学生。(用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
10、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改为不用关联词表示肯定的陈述句)
11、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改为反问句)
12、 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13、 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改为陈述句)
14、 我在星星的怀抱中微笑着。(改变句序,句子意思不变)
15、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16、 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改为反问句)
17、 小李完成了老师交给她的画版报任务。(改为“被”字句)
18、 在这树上有许多鸟巢。(改变词序,句子意思不变)
19、 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改为反问句)
20、 外祖父送给了莺儿一幅墨梅。(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21、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起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改为反问句)
22、 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改为反问句)
23、 我完成了这幅作品。(改为感叹句)
24、 我做成了这个试验。(改为反问句)
25、 你不是不知道这件事有多重要。(改为肯定句)
26、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呢?(改为肯定句)
27、 狂风刮飞了地上的落叶。(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28、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改为反问句)
29、 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改为陈述句)
30、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改为转述语句)
31、 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地跳起来。(改为反问句)
32、 这本书难道不是你的吗?(改为陈述句)
33、 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用)
34、 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35、 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
36、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改为陈述句)
37、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改为陈述句)
38、 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改为陈述句)
39、 雨下得很大。(改为比喻句)
40、 田里的青蛙叫。(改为拟人句)
41、 这么美的水真吸引人。(改为反问句)
42、 写得不怎么样,但还是有希望的。(改为双重否定句)
43、 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改为双重否定句)
44、 问题还没有弄清,但已经有了一点儿头绪。(改为双重否定句)
(统编教材)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背诵专项》课件
《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百度网盘
链接:s://pan.baidu/s/1o2sICQFicDBGEKCLQAsfmw
?pwd=m4wf 提取码:m4wf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五年级语文期末复习|2012学而思春季超常123班难题汇总.pdf|精选小学缩句练习题及答案.doc|六年一期数学期中|小六毕业模拟试题--数学.docx|初中语文现代文散文阅读练习doc.doc|小升初数学能力测试卷(自制).rar|六年级语文上册看拼音写词语练习题.docx|小学语文总复习-成语专项训练(答案).doc|广益试卷|六年级单元复习|初中语文散文阅读解题技巧.doc|五年级字义方面练习题.doc|测试题
读最后一句话,联想生活经验想开去,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怎样的结,又是如何解?
《统编版语文1-6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复习课件》百度网盘
链接: s://pan.baidu/s/1b8iaJ2EEjKXo4NKMeLqhVw
?pwd=8ux8 提取码: 8ux8统编版语文1-6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复习课件|统编一年级语文上册 复习课件+总复习知识点PPT|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 复习课件+总复习知识点PPT|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 复习课件+总复习知识点PPT|统编三年级语文上册 复习课件+总复习知识点PPT|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 复习课件+总复习知识点PPT|统编二年级语文上册 复习课件+总复习知识点PPT|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课课件.ppt|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课件.pptx|六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PPT.ppt|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阅读专项》课件.pptx|三年级语文复习课件精品.ppt|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PPT.ppt|部编(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期末专题复习(句子专项训练).doc|部编(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期末复习(字词专题复习).ppt
答案如下:
一次,我和妈妈争吵时,愤怒地对妈妈说“我再也不爱你了!”。之后,一种愧疚感一直藏在我心里,直到妈妈生日那天,我用积攒的零用钱给妈妈买了蛋糕,并亲口对她说“妈妈,我爱你!”,这种愧疚感才有所缓解。
本题为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的阅读理解题目,问题中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为: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说人生中的结是解不完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最后一句反问,写出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态。这句话联系生活就是要写一件生活中自己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扩展资料: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和技巧:
一、浏览全文,把握材料主旨
学生在看到阅读理解题后,先要通读两遍文章,切忌还没看清原文主题就匆匆忙忙解答题目,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是先速读一遍文章,以便对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接着再深入仔细地阅读第二遍。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两种方式比较可行:
1、顺读法。
具体来讲就是先读材料再读题目,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回读文章寻找答案。
2、倒读法
顾名思义就是先读题目再读材料,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寻找答案。
二、注意把握文章运用的修辞手法
众所周知,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涨、反复、设问等,其中中学语文阅读题睹查较多的有比喻、拟人、夸涨、排比这四种,下面我们就一一开详细论述, 首先是比喻手法,用此种手法的目的主要有三个:
1、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这样不仅可有效地降低阅读的难度,还更易于被接受。
2、使概括的内容生动化、形象化,使人加深印象;三是可使
3、可使深奥、难理解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其次是拟人手法。
运用拟人手法洧助于作者鲜明地表达出自身的情感,比如对自己喜爱的事物,作者可以运用拟人手法将之描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使读者读来感觉生动有趣、亲切自然。
三、学会找原话
所谓找原话,具体来讲就是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在文中找寻与此相关的句子,并进行重点理解和分析。找原话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弄清题意,划分出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这样可有效节约阅读时间,提高解题效率。
四、准确审题
准确审题是高质量答题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高度重视审题环节。一般来讲,题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文章作者的话,一部分是命题者的话,命题者在设置题目的过程中,为了不至于让考生无头绪,往往都会在题目中设置醒目的提示,以访便考生寻找相关知识点,有的甚至清晰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为此学生在审题过程中要着重抓住这些提示,并据此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 锁定答题范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